课件编号168829

2007中考数学专题复习之二 探索性问题[下学期]

日期:2024-05-19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7次 大小:265830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07,中考,数学,专题,复习,之二
    课件中心精品资料 www. 找精品资料 到课件中心 专题复习二 探索性问题-结论探索问题 【简要分析】 结论探索问题是指仅给出某种情境而没有明确指出结论,需要解题者去探索符合条件的结论的一类试题.这类探索性问题的设问常以适合某种条件的结论“成立”、“不成立”、“是否成立”等语句加以表述,或直接问“有何结论”等.它与传统题的区别在于:探索问题的结论往往也是解题过程. 【典型考题例析】 例1 (2005年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中考题改编)如图2-2-7,AB是⊙O的直径,AC是弦,直线CD切⊙O于点C.AD⊥CD,垂足为D. ⑴求证:AC2 =AB·AD. ⑵若将直线CD向上平移,交⊙O于C1、C2两点,其它条件不变,可得到图2-2-8所示的图形,试探索AC1、AC2、AB、AD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⑶把直线C1D继续向上平移,使弦C1C2与直径AB相交(交点不与A、B重合),其它条件不变.请你在图2-2-9中画出变化后的图形,标好字母,并试着实写出与⑵相应的结论,判断你的结论是否成立?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若成立,请给出证明. 分析与解答 第⑴题,连结BC,证明△ACD∽△ABC;第⑵题,探索AC1、AC2、AB、AD所在的两个三角形是否与⑴中有类似的相似; 第⑶题的关键是在图2-2-9中正确画出图形. ⑴证明:连结BC,∵AB是⊙O的直径,∴∠ACB=90. ∵AD⊥CD,∴∠ADC=90,∴∠ACD=∠ADC. 又∵CD切⊙O于C,∴∠ACD=∠B.∴△ACD∽△ABC. ∴,∴AC2 =AB·AD. ⑵关系:AC1·AC2 =AB·AD. 理由:连结BC1.∵四边形ABC1C2是圆内接四边形,∴∠AC2D=∠B. 同⑴有∠ADC2=∠AC1B,∴△ADC2∽△AC1 B.∴=,即AC1·AC2 =AB·AD. ⑶如图2-2-5,结论:AC1·AC2 =AB·AD. 证明:连结BC1,同⑴有∠ADC2 =∠AC1B, 又∵∠C2=∠B,∴△ADC2∽△AC1B. ∴=,即AC1·AC2 =AB·AD. 说明 本题是一道典型的结论探索题.题中设计的三个问题从特殊到一般,客观地反映了思维的渐进过程.解题的关键是先用常规方法证明第⑴小题的结论,然后第⑵、⑶小题仿照第⑴小题的的方法连结BC1去探求结论并给出证明. 例2 (2006年黑龙江省鸡西市中考题)如图2-2-10,已知∠AOB=90,在∠AOB的平分线OM上有一点C,将一个三角板的直角顶点与C重合,它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与OA、OB(或它们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点D、E. 当三角板绕点C旋转到CD与OA垂直时(如图2-2-10①),易证:OD+OE=OC. 当三角板绕点C旋转到CD与OA不垂直时,在图2-2-10②、③这两种情况下,上述结论是否还成立 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线段OD、OE、OC之间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请写出你的猜想,不需证明. 分析与解答 图2-2-10②的结论仍然成立,即OD+OE=OC. 证明:过C分别作OA、OB的垂线,垂足分别为P、Q. △ CPD≌△CQE,DP=EQ,OP=OD+DP,OQ=OEEQ 又OP+OQ=OC,即OD+DP+OEEQ=OC. ∴ OD+OE=OC. 图2-2-10③结论:OEOD=OC. 例3 (2006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题)如图2-2-11,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1,0),以线段OA为边在第四象限内作等边△AOB,点C为线段OA延长线上一动点,连结BC,以线段BC为边在第四象限内作等边△CBD,直线DA交y轴于点E. ⑴△OBC与△ABD全等吗?判断并证明你的结论; ⑵随着点C位置的变化,点E的位置是否会发生变化?若没有变化,求出点E的坐标;若有变化,请说明理由. 分析与解答 ⑴全等. ∵△AOB,△CBD都是等边三角形, ∴OB=AB,BC=BD,∠ABO=∠CBD=60, ∴∠ABO+∠ABC=∠CBD+∠ABC, 即∠OBC=∠ABD, ∴△OBC≌△ABD. ⑵点E的位置不变. ∵△OBC≌△ABD, ∴∠BAD=∠BOC=60, ∴∠OAE=1806060=60. 在Rt△EOA中,EO=OA·tan60=, ∴点E的坐标为(0,). 【提高训练】 1.(2006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中考题)如图2-2-12,在△ABC中,∠A=45,以BC为直径的⊙O与AB、AC交于E、F. ⑴当AB=AC时,求证: EO⊥FO; ⑵如果ABAC,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