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883213

古诗词诵读《登快阁》课件(共21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4-05-2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8次 大小:27599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古诗词,2022-2023,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
  • cover
(课件网) 登快阁 黄庭坚 学习目标 1.读懂诗歌,理解情感。 2.知人论世,分析“归隐”之由。 登临诗 写作思路:登高———望远———思深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梳理诗文,完成填空 古人登高登阁,或览胜,或寄远…… 王之涣登鹳雀楼,他看见了落日西沉、黄河东流, 想到了望远须登高的朴素哲理。 杜甫登泰山,他看见了巍峨泰山,神奇缥缈, 产生了敢于攀登绝顶的雄心壮志。 那么,黄庭坚登快阁,他看见了 ? , 他又想到了 ? 。 诗人登阁看到了什么? 提示:意象、画面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意象: 画面:空明阔大、澄澈壮丽、秋景 比较和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在写景上的异同点。 都是写登高所见秋景,都写到山、树、江水。但黄诗还写到夜月。 写江水的着眼点不同,杜诗着眼于江水奔流之态,黄诗着眼于江水的明净。 两联诗都写出了秋景高远壮阔的特点。但杜诗多了一份沉郁悲凉,黄诗更显轻松明快。 同是登临者 不同是胸怀 杜甫后半生,身逢战乱,从48岁一直到58岁去世, 11年中,一直在外飘零,写这首诗时已在外漂泊八年,3年后病死在出蜀途中。 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是一片混乱。 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辞世。 诗人登阁想到了什么?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如何理解? 注释:4、5。 正因如此,诗人最后又有了什么想法?从哪儿看出来的? 归船 长笛 白鸥 将抽象的思想感情 用形象的东西表达出来 安得酒船两万斛,棹歌长入白鸥群。 梳理诗文,完成填空 古人登高登阁,或览胜,或寄远…… 王之涣登鹳雀楼,他看见了落日西沉、黄河东流, 想到了望远须登高的朴素哲理。 杜甫登泰山,他看见了巍峨泰山,神奇缥缈, 产生了敢于攀登绝顶的雄心壮志。 那么,黄庭坚登快阁,他看见了 ? , 他又想到了 ? 产生了? 。 梳理总结 首联入题,诗人忙完了一天的公务,在晚霞满天的时分,登上快阁,游目骋怀,透露出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对登快阁亭欣赏自然景色的渴望。 颔联写景,远望秋山,山岭上的树木叶落殆尽,浩渺的天空此时显得更加阔远广大。映照在澄净如镜的江水中月亮,显得更加空明澄澈。 颈联抒情,在良辰美景中,诗人心内的烦忧无端而来,感叹仕途艰辛,世无知音,自己的胸怀无人理解,惟有借酒浇愁。 尾联述志,诗人要结束宦游生活,踏上归船,与白鸥为伴,自由快乐地开始新的生活。 诗人为何有这样的想法? 注释2 诗中自称“痴儿”,使用《晋书 傅咸传》夏侯济与傅咸书信中的话:“天下大器,非可稍了,而相关每事欲了。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作痴,复为快耳。” 意思是只会“了官事”的是痴子,非大器。诗人在这里借其语,颇有自我嘲笑的意味,说自己是痴儿,没有什么本领,不是办大事的材料。 黄庭坚……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举进士,调叶县尉。……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时课颁盐策,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悦,而民安之。 ———《宋史·黄庭坚传》 写作背景: 诗为元丰五年黄庭坚任泰和知县时所作。这年苏轼贬黄州,苏门弟子亦不得意。 诗人官卑事杂,心境抑郁落寞,公务之余,登上快阁,顿觉心胸开阔,遂作此诗。 “与白鸥盟” 终未成真 1.黄庭坚,仕途坎坷,屡遭贬谪。 2.黄庭坚以诗文受知于苏轼,为“苏门四学士”(黄、秦观晁补之、张耒)之一。 3.“苏门六君子”即苏门四学士和李方叔、陈师道。 4.其诗与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