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887450

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课件(共18张PPT)

日期:2024-06-05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1次 大小:1835090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主义,过渡,课件
  • cover
(课件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1.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2.了解新中国巩固人民政权的举措 3.认识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努力(经济、政治、思想) (一)开国大典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开国大典时,所用国旗、国徽,所奏的国歌是在什么时候确立的? (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为什么《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任务,明确了国体。 规定了国家的政体,即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所确立的各项原则是以后制定各项法律法规的基础。 人民民主专政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当时还不具备召开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下,肩负起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重任,完成了建立新中国的历史使命,揭开了新中国历史的第一页!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 (2)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3)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 拨云见日,初现新气象 (三)意义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武装干涉。 国内 全国仍有约2/3的农民被束缚在封建土地制度之下 国民党残余军队、土匪活动猖獗 新中国面临一个经济上千疮百孔的烂摊子 日军的掠夺、国民政府经济危机 国外 世界逐渐形成以美苏两大强国相互对峙为特征的两极格局。 土 地 经 济 美 国 两 极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哪些问题? 镇反剿匪: 从1949年9月中旬至1950年6月,人民解放军共歼敌13万人……解放了除西藏以外的全部中国大陆。原计划解放台湾的任务,由于朝鲜战争的爆发而停止执行…… ———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下册,高等教育-出卷网-,P24 (一)土地改革(1950-1952) 回忆:进行了哪几次土地革命/改革? ①农民从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并获得土地,大大提高生产积极性。 ②农村生产力得到大解放,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提供物质和劳动力基础。 ③有利于实现农业机械化。 封建土地制度束缚 背景 时间 依据 1950年夏-1953年春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实施 2.影响 土地从地主所有转向农民所有,仍属于私有制! 二、人民政权的巩固 “银元之战” “米棉之战” 全国物价趋于稳定,人民政府赢得全国人民的信任。 统一全国财政经济 根本上 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 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二)稳定物价(1949-1952) 二、人民政权的巩固 (2)过程 (1)原因 ①美国武装干涉朝鲜,还派遣海军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并连续出动飞机轰炸东北。 ② “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的鸭绿江和图们江,严重威胁中国国家安全。 ③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1950年6月25日 朝鲜内战爆发 美武装干涉,侵犯台湾海峡和东北 1950年6月底 南朝鲜军队和“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 1950年10月初 1950年10月 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朝鲜战争 1950年10月-1953年7月 美国签订《朝鲜停战协定》 1953年7月27日 (三)抗美援朝(1950-1953) 二、人民政权的巩固 ①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极大地鼓舞着全国人民; ②打出了国威和军威,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③保卫朝鲜独立和我国边疆安全,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3)影响 (三)抗美援朝(1950-1953) 二、人民政权的巩固 三大外交方针 新中国初期 1954.06 1954.04 1955.04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终确定 日内瓦会议 亚非会议 (万隆会议) 成为处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