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899746

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件(33张PPT)

日期:2024-06-2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1次 大小:783085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6课,三国,鼎立,课件,33张,PPT
  • cover
(课件网) 第16课 三国鼎立 1.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经过和意义; 2.掌握三国鼎立形成的原因; 3.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学 习 目 标 官渡之战 壹 复习回顾: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汉后期面临怎样的政治状况 朝政腐败 黄巾起义 政局混乱 军阀割据 袁绍出身于世家大族,利用自己的地位和势力,成为当时最大的军阀,占据黄河以北一带,兵多粮足,实力强大。 曹操在镇压黄巾起义中,不断发展自己的力量,曹操占据河南一带,实力也在不断增强。 在这些割据势力的连年征战中,袁绍、曹操两大集团逐步壮大起来。 曹操的势力是如何发展壮大的? 材料1:曹操多谋善断,很有眼光。在人们都为汉朝的命运担心时曹操迎合人心,于196年去洛阳,迎献帝到许,用皇帝的名义向其他军阀发号施令,占有政治优势。 材料3:三次发布求贤令选拔和任用一些有才能的人。 材料2:曹操在北方实行屯田招募农民星荒组织兵士耕田。既保证了军粮又赢得了民心,实力不断增强。 (1)政治上:借皇帝的名义号今天下处于有利地位 (2) 农业生产上:采用屯田的措施 (3)招揽各种人才 袁绍和曹操 交战双方: 公元200年 时 间: 官 渡 之 战 当时袁绍拥兵 10 万,战马万匹,兵力上占有绝对优势。两军在官渡相持时,袁绍的谋士许攸降曹,告之袁军粮草辎重屯于乌巢。 曹操便率精兵偷袭乌巢,烧掉袁军粮草,进而大破袁军。最后袁绍只带800 名残兵逃过黄河。 如果你是曹操,你打算怎样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袁绍和曹操 以少胜多 曹操胜利,袁绍战败 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交战双方: 战役结果: 战役特点: 影 响: 公元200年 时 间: 官 渡 之 战 袁绍(十万人)PK曹操(三四万人) 曹操为何能大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基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唯天时,抑亦人谋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 1.主观:曹操势力壮大,在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招揽人才;经济上屯田;军事上战术正确。 2.客观:人民渴望统一;袁绍骄傲轻敌。 孙权(182—252),字仲谋。东汉末,继其父兄孙坚、孙策据有江东六郡。他在张昭、周瑜等人的共同支持下,团结旧部,延揽人才,对江东的统治日益稳固。 刘备(161—223),字玄德。汉朝远支皇族。东汉末年起兵,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军的战争。在军阀混战中,曾先后投奔公孙瓒 、陶谦、曹操、袁绍、刘表。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207年,刘备三顾茅庐,他向刘备提出占据荆(今湖南、湖北)、益(今四川)两州,联合孙权,对抗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即有名的“隆中对”。 《三顾茅庐》 刘备的身边有猛将关羽、 张飞,但缺少辅佐的谋士。他听说隐居的诸葛亮是旷世英才,就三次亲自登门求见,恳请他出山。这就是流传至今的“三顾茅庐”的佳话。 桃园三结义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步出夏门行》 诗中的“壮心”指的是什么? 《步出夏门行》诗中“壮心”指的是曹操想要统一全国的愿望。 赤壁之战 贰 208年,曹操挥师南下,准备进而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统一全国。 背景 曹军(20余万人)PK孙刘联军(约5万人) 交战双方及实力对比 曹军占领荆州后,刘备率军从樊城退往夏口。 (1)如果你是刘备,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你打算怎样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联络孙权,共谋抗曹。 (2)如果你是孙权,你打算怎样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实力不行,要与刘备联合迎战才行。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 孙刘联军针对曹军不习水战、船舰连接在一起的弱点,周瑜采纳部下黄盖的建议,向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