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917292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同步测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3次 大小:2518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统编,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 cover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同步测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1. 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今朝(zhāo) 风骚(sāo) 摇曳(yè) 成吉思汗(hàn) B. 丰润(rùn) 娉婷(pīn) 分(fèn)外 鲜妍(yán) C. 吹刮(ɡuā) 呢喃(ne) 枉然(wǎnɡ) 顿失滔滔(tāo) D. 谐奏(zòu) 凝望(níng) 折腰(zhé) 忧戚(qī) 2. 选出下列加点字音、形、义正确的一项( )(3分) A. 妖娆(ráo):娇艳美好。 折腰:鞠躬,倾倒。 留滞:即滞留,停留不流通。 襁褓 (qiǎnɡ bǎo) B. 田圃(fǔ):田地。 禁锢:束缚,强力限制。 丝缕(lǚ):丝线。 凝望(nínɡ wànɡ) C. 成吉思汗(hán):元太祖铁木真。 喧嚷(xuán):大声喊。 冻僵(jián) 风流人物:这里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D. 颤抖(zhàn dǒu) 干枯:枯黄焦黄。 微漾(yànɡ):微波荡漾。 唯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昨天的学习交流会上,李明介绍了学写诗歌的几种主要方法,同学们受益匪浅。 B.不可否认,《唐诗三百首》为我们推广、宣传民族文化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C.为了提高中学生的文化素养,学校策划开展了“诵读诗歌经典,创建文明校园”。 D.观看了《中国诗词大会》选手的激烈比拼和嘉宾的精彩点评后,使同学们对诗歌的热爱之情空前高涨。 4.下列有关作家作品的连线,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爱这土地》———艾青———《九三年》 B.《沁园春·雪》———毛泽东———革命家 C.《你是人间四月天》———林徽因———建筑学家、文学家 D.《水浒传》———施耐庵———元末明初 5.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①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都要当作一首诗看。 ②一个人不喜欢诗,何以文学趣味就低下呢?因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 ③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喜剧的人们大半在小说和喜剧中只能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 ④所以它们看小说和喜剧,不问它们的艺术技巧,只求它们里面有有趣的故事。 ⑤如果对于诗没有兴趣,对于小说喜剧散文等等的佳妙处也终不免有些隔膜。 ⑥诗比别类文学较严谨,较纯粹,较精致。 A ⑥①②⑤④③ B. ②①⑥⑤③④ C. ⑥②⑤①③④ D. ②⑥①⑤④③ 6. 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 《沁园春雪》通过对北国雪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以及对历代封建统治者的批判和对他们缺少文采的惋惜这一主题思想。 B. 《雨说》用“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为副标题,表明这是诗人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儿童唱出的一曲爱之歌。 C. 《星星变奏曲》表达了经历过心灵劫难的人,对精神自由和安宁生活的执著追求。 D. 《蝈蝈与蛐蛐》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诗,诗人捕捉了两种极为平常的昆虫的叫声,发出“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的感叹。 7.填空。(5分) (1)小时候,_____,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_____,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2)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_____ (3)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由写景到论史,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 , ”。 (4)“月”是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温庭筠在《商山早行》中描写月清霜冷的诗句是“ , ”;杜甫在《月夜忆舍弟》中流露月夜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 ”。 二、阅读理解(47分) (一)、阅读下列诗歌,回答问题(9分) 沁园春 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8. 上阕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