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922100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3 植树的牧羊人学案(含答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34次 大小:2449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统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植树,牧羊
  • cover
13 植树的牧羊人 作者作品 走近作者 让·乔诺(1895—1970),法国作家、电影编剧。 背景资料 《植树的牧羊人》描述了一战至二战时期,法国普罗旺斯地区一个孤独的牧羊人,将内心对家人的思念,转化为对大自然的关爱。将余生倾注在阿尔卑斯山上荒原的植树工作。用自己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将荒芜之地变成了人们可以安居乐业的田园。 这部作品在1987年被著名的加拿大动画大师弗烈德瑞克制作成一部动画片,并荣获第六十届(1988)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 文体知识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故事情节的叙述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有的还包括序幕、尾声。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归纳总结 结构图解 植树的牧羊人 主旨点睛 这篇文章通过讲述牧羊人用双手将法国普罗旺斯地区阿尔卑斯山的荒芜之地变成人们安居乐业的田园的故事,赞美了牧羊人慷慨无私、不图回报、坚持不懈、乐观向上的精神。 自主学习 字音字形 kānɡ kǎi(慷慨) 帐penɡ(篷) 废xū(墟) 光tū tū(秃秃) tān tā(坍塌) 呼啸(xiào) 滚烫(tànɡ) 酬劳(chóu) 流淌(tǎnɡ) 干涸(hé) 山毛榉(jǔ) 硬朗(lɑnɡ) 水渠(qú) 刨根问底(páo) 沉默guǎ(寡)言 词语释义 1.坍塌:建筑物或堆积物倒下来。 2.张扬:宣扬;把隐秘的或不必让众人知道的事情声张出去。 3.微薄:微小单薄;数量少。 4.硬朗:(老人)身体健壮;坚强有力。 5.光秃秃:状态词。形容没有草木、树叶、毛发等盖着的样子。 6.不毛之地:不长庄稼的地方。泛指荒凉、贫瘠的土地。 7.刨根问底:追究底细。 8.沉默寡言:指人不声不响,很少说话。 课内精读 1.(考点:线索及其作用)课文记叙的线索是什么?为什么以此为线索? 课文记叙的线索是由荒地到绿洲的变化。以此为线索使文章脉络清晰,且更具感染力,使读者在巨大变化中感受到人类创造的奇迹。 2.(考点:环境描写的作用)第2段中,作者细致地描写了“无边无际的荒野”等环境,这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这一处自然环境描写,写出了被废弃村庄的破败景象。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为下文牧羊人的出现做铺垫。与后文生机勃勃的村庄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牧羊人植树所创造的奇迹。 3.(考点:内容理解)文中写作者参战这一情节与主题无关,可否删去? 示例:不能删去。因为作者这闲闲一笔是在写人类的破坏行为,与老人一直不停地种树这一情节形成对比,体现了作者所说的“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天一样创造”这一意旨。 巩固提升 积累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C ) A.坍塌(tān) 慷慨(kǎi) 缝隙(xì) 不毛之地(máo) B.废墟(xū) 流淌(tǎnɡ) 浇灌(ɡuàn) 刨根问底(páo) C.呼啸(xiào) 干涸(ɡù) 湿润(rùn) 沉默寡言(ɡuǎ) D.微薄(bó) 薄荷(bò) 挑拣(jiǎn) 一丝不苟(ɡǒu) 【解析】C.涸(hé)。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D ) A.帐蓬 琢磨 东倒西歪 咄咄逼人 B.张扬 溜达 无边无际 联锁反应 C.滚烫 干躁 狂风呼啸 人烟稀少 D.荒地 废弃 风吹雨打 不图回报 【解析】A.帐篷;B.连锁反应;C.干燥。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昔日的荒地如今____,成为一片沃土。1913年我来时见到的废墟上,建起了干净的农舍,看得出人们生活得幸福、舒适。树林留住了雨水和雪水,____已久的地里又冒出了泉水。人们挖了水渠,农场边上,枫树林里,____着源源不断的泉水,____着长在周围的鲜嫩薄荷。 A.生机勃勃 干涸 流淌 浇灌 B.朝气蓬勃 干涸 流动 浇灌 C.生机勃勃 干枯 流动 浇灌 D.朝气蓬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