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925215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知识提纲

日期:2024-06-0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14次 大小:54016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形成,发展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课标要求 素养解读 1.了解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在秦朝建立前后的巨大变化。2.通过宰相制度和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变化,认识自秦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演变线索。 1.通过对比秦朝建立前后的政治制度,从历史解释的角度认识秦朝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对后世的影响。2.认识不同时期中央行政制度和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强调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学科核心素养。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1.夏商时期的政治制度 (1)夏朝 ①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王朝国家———夏。 ②禹死后,其子启继位,打破了原始民主制下的禅让政治传统,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2)商朝 ①政治体制:实行内外服制,商王直接控制内服王畿地区,王畿四周是外服(间接)。 ②国家机构:有较系统的国家机构和分掌内外服各类事务的官吏。 2.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1)内容 天子 天子是国家最高统治者,控制着镐京和洛邑附近的王畿地区,其他地方则分封给与周天子有血缘关系的同姓贵族(燕、晋、鲁)、异姓功臣(齐)或旧贵族(宋),在各地建立诸侯国 诸侯 ①诸侯在国内又分封卿大夫,卿大夫再分封士,形成贵族等级分封序列。②诸侯虽享有受封土地上的统治权,但要服从周天子的政令,承担对周王室的义务 (2)特征 ①分封制与宗法制相配合,政治权力分配与血缘关系相结合。 ②君主的权力不是绝对的,其中的原始民主传统,对君主的权力有制约作用。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宗法制和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也是巩固分封制的重要手段,更保证了分封制的顺利推行和稳定实施。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之上的,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 3.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1)春秋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宗法血缘关系的瓦解,贵族等级分封制开始解体。 (2)战国时期:各国在政治上进行了重大改革。君主权力加强,郡县制、官僚制等封建政治制度开始产生。 二、秦朝的政治制度 1.历史背景 (1)秦的统一结束了长期战争的混乱局面。 (2)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2.主要内容 (1)中央制度 ①皇帝制度:是秦朝政治制度的核心,一切政治、军事、法律事务的决定权都在皇帝手中。 ②三公九卿制度 机构组成 三公 丞相是百官之长,分左、右,秉承皇帝旨意,统领众官;太尉是最高武官,掌军事; 御史大夫是副丞相,协理国政,掌管图籍、文书,同时又是最高监察官 九卿 三公之下是分掌国家各种政务和皇室事务的卿,泛称“九卿”;九卿下设若干部门,处理具体事务 权力运作 三公九卿共同组成中央政府,国家重大事务往往由公卿进行廷议,最后由皇帝裁断 (2)地方制度:实行郡县制。 ①郡置郡守、郡丞和郡尉,另设监御史掌监察。 ②郡下设县或道(少数民族聚居地,与县同级),置县令(长)、县丞、县尉。 ③郡县主要官吏都由中央直接任命(垂直管理,与分封制的主要区别)。 (3)文书行政管理制度:各级官僚机构以文书推行行政管理,建立了以邮传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以保障皇帝和中央的政令能够传送到全国各地。 补充:秦朝文书行政制度的积极作用 保障中央的政令能够迅速传送到全国各地,维护政治和国家治理的正常运行。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不同 三、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 1.中央行政制度 (1)汉代 ①西汉:汉武帝时设立中朝,削弱了外朝丞相的权力;西汉晚期,中朝尚书的权力逐渐增大。 ②东汉:刘秀将尚书台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三公权力受到削弱。 (2)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①内容 名称 职能 三省 中书省是受命于皇帝的决策机构,门下省是审议封驳朝廷政令的机构,尚书省是执行机构 三省长官中书令、门下侍中、尚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