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编版九年义务教育课本语文一年级第一学期第八单元 14 小蜗牛 教学目标 1. 认识“住、孩、玩、吧、发”等12个生字和王字旁,会写“回、妈”等4个字。 2. 借助图画和生活经验,猜读生字词“蜗牛”、“发芽”、“草莓”、“蘑菇”。 3.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 提取文中信息,说一说小树林一年四季的特点。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认识“住、孩、玩、吧、发”等10个生字和王字旁,会写“回”。 2. 借助图画和生活经验,猜读生字词“蜗牛”、“发芽”、“草莓”。 3.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 学习课文第1-4自然段,说一说小树林春天和夏天的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借助图画和生活经验,猜读生字词“蜗牛”、“发芽”、“草莓”。 2.在朗读蜗牛妈妈和蜗牛对话的过程中,提取小树林变化的信息,说一说小树林春天、夏天的特点。 教学准备: 板贴、田字格、媒体 教学过程: 一、看图猜字,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和词语“蜗牛”,学生猜读。 预设一:看图猜字。 预设二:根据偏旁猜字。 预设三:在词语中猜字。 2.出示课题,指名读。 3.齐读课题。 二、进行课文比较, 了解连环画课文 过渡:今天学习的课文与以前学习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 1.出示《小蜗牛》和《雨点儿》课文图片,进行课文比较。 预设一:课文变长了。 预设二:内容上有不同。 预设三:课文只有部分生字注音。 预设四:图画增多了。 2.同桌合作读课文,感知大意 (1)同桌合作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同桌互相问一问,借助图画猜一猜。 (2)标自然段号。 三、学习第1、2自然段,了解小树林春天的特点 过渡:我们的故事之旅开始了———看,这是一片小树林,蜗牛一家就住在小树林的旁边。 1.学习第1自然段 (1)出示第1自然段,指名读。 (2)学习生字“住”。 (3)齐读第1自然段。 2.学习第2自然段 (1)读第2自然段,思考:春天到了,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去小树林干什么呢?(板贴:春天) (2)学习生字“孩”。 (3)交流问题: 预设一:去小树林玩。 学习生字“玩”和“王字旁” 预设二:去看小树发芽。 猜读词语“发芽”。(板贴:小树发芽了) 3.读好蜗牛妈妈的话。 四、学习第3、4自然段,了解小树林夏天的特点 过渡:听了妈妈的话,小蜗牛愉快地出发了,它在小树林看到了什么呢? 1.出示自读要求:自读第3、4自然段,遇到不认识的字猜一猜。 2.交流问题 预设一:看到了小树。 (1)看图理解“长满”“碧绿碧绿”。 (2)指导读“长满了叶子,碧绿碧绿的”。(板贴:长满了叶子,碧绿碧绿的) (3)追问:小蜗牛还看到了什么? 指认图片上的草莓,圈出“草莓”二字,读词语“草莓”。(贴:长着草莓) 预设二:看到了草莓。 (1)指认图片上的草莓,圈出“草莓”二字,读词语“草莓”。(贴:长着草莓) (2)追问:还看到了什么? 看图理解“长满”“碧绿碧绿”;指导读“长满了叶子,碧绿碧绿的”。(板贴:长满了叶子,碧绿碧绿的) 预设三:看到了小树和草莓。 (1)看图理解“长满”“碧绿碧绿”。 (2)指导读“长满了叶子,碧绿碧绿的”。(板贴:长满了叶子,碧绿碧绿的) (3)过渡:刚刚同学说小蜗牛还看到了草莓,哪里有草莓呢? 指认图片上的草莓,圈出“草莓”二字,读词语“草莓”。(贴:长着草莓) 3.借助板书,说一说小蜗牛在树林里的所见。 4.读文中小蜗牛的话,了解小蜗牛先说小树再说草莓的原因。 预设一:按照看到事物的先后顺序来说的。 预设二:按照观察的顺序来说。 预设三:联系前文蜗牛妈妈的话。 5.读好小蜗牛的话。 6.读蜗牛妈妈的话。(贴:夏天) 7.角色扮演,读好小蜗牛和妈妈的对话。 8.了解小蜗牛看见的和妈妈说的不一样的原因。 (1)相机出示句子:小蜗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来。 (2)学习生字“爬”。 (3)播放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