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925957

第四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知识提纲

日期:2024-06-0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74次 大小:40448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第四,中古,时期,亚洲,知识,提纲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一、阿拉伯帝国 1.建立政权 (1)背景:①7世纪前的阿拉伯半岛,多部落并存,长期混战,生产停滞; ②7C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 ①时间:7世纪初 ②创始人:穆罕默德 ③经典:《古兰经》 ④主张:宣扬信仰唯一的神———安拉”,宣扬自己是安拉的使者和最后的先知。 (2)创建:622年,穆罕默德迁居麦地那,建立阿拉伯国家政权,打着“圣战”旗帜对外扩张;632年去世,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政教合一的国家,伊斯兰教把622年定为伊斯兰教元年 2.帝国创立:7世纪中期,阿拉伯大规模扩张,先后征服叙利亚、两河流域、伊朗和北非等广大地区;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的大帝国。 3.鼎盛时期: (1)政治 ①建立中央集权国家,政治稳定; ②最高统治者哈里发(先知的继承者)掌握国家的政治、宗教和军事大权; ③下设各部大臣,辅助哈里发分掌行政、财政和宗教事务,其中以财政和税务部门最为重要。 官僚机构辅助:宰相统管政务;枢密院掌管令状与文告(与中国古代历史中的枢密院职能不同,中国主管军事);财政部负责收支(类似中国古代的户部)。 (2)经济 经济繁荣,手工业、商业得到很大发展,阿拉伯商人在东到中国,西到西欧,南到非洲的广大地区从事陆上和海洋贸易,成为连接欧亚非三洲贸易的桥梁;境内有很多城市,都城巴格达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3)文化 ①吸收被征服地区文化。翻译古代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的古典著作,融合东西方文化,在文学、艺术、科学和思想等领域取得重要成就; ②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③中国的造纸术和印度的数字经阿拉伯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的文化发展。 拓展: 1、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 统治者重视知识,并采取招揽各民族优秀人才的政策;开放宽容的态度;地处欧、亚、非洲交界处,东西方文化在此交汇,阿拉伯人不断吸收其他民族中的精华,并加以创造改进。 2、阿拉伯文化的特点? 多元性;开放性;包容性。 3、阿拉伯文化的影响? 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欧洲的文化发展等。 二、奥斯曼帝国 1.兴起 (1)13C,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土耳其人在小亚细亚发展起来,攻击拜占庭帝国,逐步征服小亚细亚; (2)14C中,跨过黑海海峡,逐步征服巴尔干与东南欧地区; (3)1453年攻占君士坦丁堡,灭亡拜占庭帝国;将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定为首都; (4)16C后,奥斯曼帝国先后征服西亚和北非部分地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的大帝国。 (奥斯曼帝国东起波斯湾和高加索,西达摩洛哥,南自尼罗河中游,北至奥地利和俄罗斯边界,疆域极为广阔。) 2.统治 (1)政治 ①奥斯曼帝国是一个政教合一(信仰伊斯兰教)的军事封建帝国,最高统治者苏丹,是宗教领袖、国家军队的主宰,还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 ②宗教上层和封建主是统治阶级,工商业者和农民承担各种苛捐杂税。 (2)经济 ①15—16世纪,帝国经济繁荣,都城伊斯坦布尔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②帝国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即陆路丝绸之路),对过往的商品征收重税,东西方的贸易受到一定的影响。 总结:中古时期的西亚地区,先后形成了两大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即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虽然这两个帝国的对外征服扩张给人民带来了灾难,但不可否定的是,这两大帝国对于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三、南亚与东亚的国家 中古南亚国家 1.笈多帝国 (1)兴起:4C初,恒河中游兴起,几乎征服北印度。 (2)统治: ①帝国政局稳定,经济繁荣;②国王直接控制的地区主要为恒河中下游,其余大部分地区仍保留原来的藩王,政令不够统一;③由婆罗门教演变而来的印度教得到统治阶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