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928649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16 我的叔叔于勒学案(含答案)

日期:2024-06-1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31次 大小:2353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统编,语文,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
  • cover
16 我的叔叔于勒 作者作品 走近作者 莫泊桑(1850—1893),19世纪后半期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一生》《漂亮朋友》、中短篇小说《羊脂球》《项链》等。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883年,是莫泊桑前期的作品。当时的法国,小资产阶级的贫困破产已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一部分不甘心破产的小资产阶级纷纷踏上了漂洋过海的险途,希望在美洲、亚洲甚至非洲闯出一条大发横财的生路,梦想着有朝一日腰缠万贯、荣归故里。这篇小说所写的小资产阶级日益贫困的境遇、他们海外发财的幻想以及拜金主义之下的人和人的关系都清晰地反映着时代面貌。 知识链接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及其代表作 [法国]莫泊桑———《羊脂球》《项链》 [俄国]契诃夫———《变色龙》《套中人》 [美国]欧·亨利———《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叶子》 归纳总结 结构图解 我的叔叔于勒 开端:盼望于勒 发展:夸赞于勒 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 高潮:巧遇于勒 金钱关系 结局:躲避于勒 主旨点睛 这篇小说通过写菲利普夫妇因于勒的贫富变化而前后变化的态度,刻画出菲利普夫妇虚伪、自私、冷酷、势利的嘴脸,从而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自主学习 字音字形 拮据( jié jū ) 栈桥( zhàn ) 煞白( shà ) lán lǚ( 褴褛 ) 糟tà( 蹋 ) 别墅( shù ) 端xiánɡ( 详 ) ɡōnɡ( 恭 )维 阔chuò( 绰 ) 词语释义 1. 郑重其事 :形容对待事情非常严肃认真。 2. 与日俱增 :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 课内精读 1.(考点:情节梳理)小说中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称呼是不断变化的,你能找出他们是如何变化的以及他们是围绕什么变化的吗?请把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时 间 ① 十二年前 十年前 现 在 于勒的境况 糟蹋钱,把自己和“我”父亲的遗产挥霍干净 赚了点儿钱,后来租了一所大店铺,做着一桩很大的买卖 ③ 在轮船上做水手卖牡蛎;衣服褴褛;又老又穷苦 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称呼 坏蛋、流氓、无赖 ② 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有办法的人 这个贼,讨饭的,这个流氓 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 打发他到美洲去 赞美、夸奖、盼望 ④ 咒骂、躲避 2.(考点:内容理解)“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这句话是否啰唆?应怎样理解? 不啰唆。这三个称呼连用,强调了于勒叔叔与“我”家的骨肉关系,写出了若瑟夫的善良、纯真。既表现出若瑟夫对于勒叔叔深切的同情,对父母六亲不认的困惑、苦闷和不满,又反衬了菲利普夫妇的自私、冷漠,饱含讽刺,意味深长。 3.(考点:环境描写)“在我们面前,天边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此处的“紫色的阴影”有什么深刻含义?这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紫色的阴影”语义双关,既实指哲尔赛岛,也象征蒙在菲利普夫妇心头的阴影。此处的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了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与刚上船时的心情形成鲜明的对比。 4.(考点:叙事角度)“我”是主人公吗?“我”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我”不是主人公。小说只是以“我”的见闻来展开情节,“我”作为叙事的主体贯穿全篇,是线索性的人物,其他人物的态度和行动,都是从“我”的眼里看到的;对其他人物的感受和评述,也都是从“我”的角度展现的,“我”身上寄托着作家的褒贬、爱憎等情感。 巩固提升 积累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A.撬开(qiào) 拮据(jū) 栈桥(zhàn) 褴褛(lǚ) B.于勒(lè) 变更(ɡènɡ) 糟蹋(tà) 诧异(chà) C.煞白(shà) 罪恶(è) 拖累(lèi) 牡蛎(lì) D.手帕(pà) 无赖(lài) 张皇(huánɡ) 阔绰(chò) 【解析】B.更(ɡēnɡ);C.累(lěi);D.绰(chuò)。 2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