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928652

第24课 三顾茅庐 学案

日期:2024-06-1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74次 大小:2029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24课,三顾茅庐,学案
  • cover
24 三顾茅庐 作者作品 走近作者 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生卒年不详。著有《三国演义》。 作品简介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该书以东汉末年到西晋建立期间的社会历史为背景,着重叙述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反映了东汉末年及三国时期政治腐败、生灵涂炭、农民起义、诸侯割据的社会现实。该书结构宏大,情节曲折,塑造了数以百计的人物形象,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背景链接 东汉末年,刘备攻打曹操失败,投奔荆州刘表。为了日后成就大业,他留心访求人才,荆州名士司马徽向他推荐“卧龙”“凤雏”。刘备得知“卧龙”就是诸葛亮,此人隐居隆中,耕作自养,精研史书,是个杰出的人才。于是刘备三次前往隆中拜访。本文节选部分是第三次拜访。 归纳总结 结构图解 三顾茅庐 情节:三顾茅庐—问计对策—拜请出山 人物:刘备、诸葛亮、张飞(正侧面描写) 主旨点睛 小说着重写了刘备第三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的经过,既表现了刘备为兴复汉室大业而礼贤下士的宽宏气度和不耻下问、求贤若渴的精神,也体现了诸葛亮未出山便晓天下事的雄才大略。 自主学习 字音字形 拜谒( yè ) 侥幸( jiǎo ) 叩门( kòu ) 更衣( ɡēnɡ ) 纶巾( ɡuān ) 鹤氅( chǎnɡ ) 末胄( zhòu ) 愧赧( nǎn ) 鄙贱( bǐ jiàn ) 倾tuí( 颓 ) 沔( miǎn ) 存恤( xù ) dān( 箪 )食壶浆 顿开茅塞( sè ) 词语释义 1. 如雷贯耳 :像雷声穿过耳朵一样,形容人的名声很大。 2. 愧赧 :因羞惭而脸红。 3. 顿开茅塞 :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忽然理解、领会。 课内精读 1.(考点:写作技巧)“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作者为什么通过刘备的视角来写诸葛亮的相貌? 一方面写出诸葛亮的气宇轩昂、神采不凡;另一方面更加坚定了刘备对诸葛亮的信任,认为他确实有将相之才,为下文的一再邀请做铺垫。 2.(考点:内容理解)诸葛亮对当时天下形势有怎样的分析?在隆中为刘备提出了什么策略? ①分析:曹操占有天时,不能与之争锋;孙权占有地利,可为援而不可图;刘备占有人和,可成大业。天下将呈三足鼎立之势。②策略:主攻荆州,夺取益州,联吴灭曹,统一全国。 3.(考点:修辞手法)“将军奈何舍美玉而求顽石乎?”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这个句子,并说说其作用。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诸葛亮用“美玉”比喻司马徽和徐庶,用“顽石”来比喻自己,表现了他谦逊的品德。 4.(考点:人物形象分析)根据文中的人物描写,概括刘备、张飞的形象特征,试分析作者这样刻画人物形象的用意。 ①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仁心爱民,虚心求教,待人宽和、有耐心,有远大的政治抱负。②张飞:粗犷豪放,为人直爽,急躁鲁莽。③用意:运用烘托陪衬的手法来刻画人物,表现主题。通过写张飞在“三顾茅庐”过程中的粗鲁、急躁,反衬刘备的求贤若渴、礼贤下士。 巩固提升 积累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 ) A.拜谒(è) 傲慢(màn) 疏懒(lǎn) 箪食壶浆(dān) B.存恤(xù) 倾颓(tuí) 侥幸(jiǎo) 顿开茅塞(sè) C.殷实(yīn) 纶巾(lún) 嘱咐(zhǔ) 思贤如渴(xián) D.鄙贱(bǐ) 愧赧(nǎn) 鹤氅(chǎnɡ) 迄无所就(qǐ) 【解析】A.谒(yè);C.纶(ɡuān);D.迄(q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D ) A.虚名 等候 半晌 如雷灌耳 B.仓生 赐教 豪杰 经世奇才 C.诸候 沃野 顿首 鼎足之势 D.霸业 争锋 教诲 犬马之劳 【解析】A.灌(贯);B.仓(苍);C.候(侯)。 3.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B ) 一位哲人说过,自然是一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