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6940584

中学生阅读指导目录《童年》课件(共47张PPT)+导读教学设计

日期:2025-11-0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7次 大小:216883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中学生,阅读,指导,目录,童年,课件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童年》导读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走近作者和作品,通过对作品主题的理解,丰富自己的人生感受和体验,开阔文化视野增强文化底蕴。 语言运用:积累生字词,丰富知识储备,了解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能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有效沟通,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思维能力:通过阅读、分析本书的书名、作者、文前插图、目录、译后记等主要内容,初步了解比较自传体小说的一般读法。 审美创造:通过对作品的初读,感知课文中语言的魅力,培养学生具备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念。 【教学目标】 1.了解名著基本内容 2.掌握典型情节和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3.初步了解比较自传体小说的一般读法。 【教学重点】 1.了解名著基本内容 2.掌握典型情节和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比较自传体小说的一般读法。 【教学过程】 【导入】 童年是什么?是一首歌?还是一幅画?抑或是一本书?童年是小草的芽儿,充满了生机;童年是初升的太阳,充满了活力;童年是清润的雨水,充满了欢乐。童年是记忆深处的一颗火种,童年是人生初始的一段阳光,童年是小巷深处的一首歌谣,童年是高远天空的一只纸鸢。我们今天就讲走进高尔基的童年。 板书课题。 【作家简介】 高尔基,全名马克西姆·高尔基。生于俄国中部的尼日尼 诺夫戈罗德城,幼年时期父亲就去世了,勤劳善良的母亲因无法养活他,只好把他送到外祖父家度过童年。他只上过三年学,11岁就走向社会,开始了自食其力的生活。他当过学徒工、搬运工、守夜人、面包工等。16岁时,他只身来到喀山,进入了“社会大学”,在与命运的争斗中它深入俄国社会的罪底层,和各个阶层、各种人物接触,饱尝了生活的艰辛,从而丰富了它的社会知识和生活经验。 1905至1907年,高尔基积极投身誉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1906年写成了长篇小说《母亲》。《母亲》真实地反映了20世纪初俄国风起云涌的工人运动,表现了俄国工人阶级从自发走向自觉的斗争过程,被列宁称赞为一本“非常及时的书”。十月革命后,高尔基写出了他最著名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列宁称他为“无产阶级艺术最杰出的代表”。主要作品有《母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 【名家评价】 影响: 《童年》是一本独特的自传。它不像大多数自传那样,以一个主人公为形象创造出一幅肖像来。它更多地像一幅长卷斑斓的油画,复原了一个时代,一个家庭里的一段生活。这段生活中,出现了许许多多的主人公。无论是美的,还是丑的,都同时站在读者面前,冲击着读者的心灵。《童年》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独树一帜的艺术特色在俄苏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具有不可比拟的艺术的价值。 丘科夫斯基(文艺评论家):《童年》不仅是一部艺术珍品,而且是高尔基的传记,是他全部创作的注解,对于我们来说是极为珍贵的。 罗曼·罗兰(法国作家):在俄国文学中,我从来没有读过比您的《童年》更美的作品。您还从来没有如此成功的显示过您的写作才能。 卢森堡(德国女革命家):只有读过高尔基的《童年》的人,才能正确的评论高尔基惊人的历程———他从社会的底层上升到具备当代文化修养、天才的创作艺术和科学的世界观这样一个阳光普照的顶峰。在这一方面,高尔基个人的命运,对于俄国无产阶级来说,是有象征意义的。 鲁迅:他的创作开始了世界无产阶级文学的新纪元,他的名字“代表着世界文学史上的新时期”。 【写作背景】 1905年俄国第一次革命失败以后、高尔基和许多人一样,开始冷静下来,认真思考革命失败的原因,俄国社会和俄国革命的性质等问题。俄国革命要想取得成功,必须把民众从浑浑噩噩中唤醒。这一任务是俄国革命者、知识分子包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