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949267

第13课《唐诗五首·钱塘湖春行》课件(共23张PPT)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日期:2024-06-0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6次 大小:192066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3课,唐诗五首·钱塘湖春行,课件,23张,PPT,八年级
  • cover
(课件网)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 杭州西湖 出行,游玩 解 题: 地点:钱塘湖 时间:春天 事件:游玩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生于新郑(今属河南),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其诗语言通俗。与元稹齐名,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等。著有《白氏长庆集》。 诗人简介 背景链接 长庆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使的时候,到西湖游玩,骑马走在白沙堤上,远看风景迷人的西湖,被它特别的气质吸引了,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初春的美好。他心旷神怡,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七言律诗。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自由朗读,读准字音和节奏。 诵读诗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注意字音、节奏和韵脚,读出感情。 mò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起】叙事 交代游踪 此诗押“i”韵:西、泥、蹄、堤。 首联点题,交代游 踪。诗人从大处着笔,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孤山寺”“贾亭”两个地名连用,表明诗人是边走边看,暗扣诗题之“行”。 钱塘湖春行 “水面”与“云脚”相连,写出了早春湖面烟雾迷蒙、水汽萦绕的特点。 行至孤山寺北,贾公亭西,暂且歇脚,举目远眺,水面平涨,白云低垂,秀色无边。 译 文 读懂诗歌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颔联写仰视所见禽鸟,描绘了一幅早莺争树、春燕衔泥的生动景象,显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一“争”一“啄”,呈现出活泼而充满生命力的春意。 “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表明早莺尚少,新燕始回,符合早春特点。 【承】写景 禽鸟活动 (动) 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 译 文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西湖早春的妩媚和生机。 “乱”写出花的颜色和种类繁多。 “浅”写出春草初长,尚未丰茂,符合早春特点。 【转】写景 早春花草 (静) “渐欲”“才能”写出花草欣欣向荣的趋势。 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刚遮没马蹄。 译 文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尾联以“最爱”一词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 【合】抒情 最爱湖东 “湖东”“白沙堤”点明游踪,与首联呼应。 “不足”指观赏不够。 “绿杨阴”“白沙堤”,颜色鲜明,一派春和景明的气象。 湖东景色,令人流连忘返,最为可爱的,还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 译 文 1、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象,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初春(早春)景象 早莺、新燕、乱花、浅草 赏诗悟情 2、从诗中可以了解到诗人的游踪是怎样的? 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 “孤山寺———贾公亭———白沙堤。” 3、“几处”能不能改成“处处”,“谁家”能不能改成“家家”,为什么? 不能。因为莺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使者。只因是早春,所以不是处处,也不是家家。从莺和燕的动态中,把大自然从冬眠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的描绘出来了。运用“几处”“谁家”等词语突出了“春行”之“早”的特点。 4、“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中,“乱”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本诗“乱花渐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