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950688

5《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同步练习(含答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4-06-0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5次 大小:2987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2023-2024,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5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1.下列各项中,加点成语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基层真抓实干才是硬道理,少些来回比画的雕虫小技,少做些表面文章。 B.性格内向的人,有的喜欢离群索居,由于少有朋友来往,他们在生活中常常是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C.在世界杯足球赛上,南美队的高超技艺,欧洲队的粗犷、勇猛,非洲队的灵巧、迅速,无不表现得炉火纯青。 D.面对这次犯下的大错,他还抱着无所谓的态度,采用装聋作哑、一退六二五的手段,拒不认错,物我两忘。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良好的企业家精神主要是由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工匠精神及其责任意识。实现企业的全面发展,离不开“企业家精神”的充分发挥。 B.广大企业职工要增强新时代工人阶级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在为实现中国梦的奋斗中争取人人出彩。 C.新时代企业文化建设,迫切需要企业家发挥表率作用和工匠精神,勇于担当使命,自觉开拓创新。 D.大力弘扬劳模工匠精神、企业家精神和科学家精神,最大限度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的新动能永恒动力。 3.阅读下面的材料,给“工匠精神”下定义,不超过55个字。 工匠精神是人类千百年来积累下来的、在手工业时代达到顶峰的一种精神文化,并不止于制造业,更不止于工匠。从狭义上来看,工匠精神是工匠对产品精雕细琢、持之以恒;从广义上来看,则是人们对任何事都精益求精、勇于创新。从浅层来看,工匠精神是制造业的一次革命。深究其里,重点却不仅在“工匠”,更在于“精神”。这种精神不能止于“工匠”,而应当深植于各行各业,深植于每个中国人的心中。 4.下列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表达作用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9题。 材料一 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在做强做优“中国制造”、实现创新发展的新形势下,我们要推动科学精神与工匠精神的实践融合。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把自由自觉的对象化活动———劳动生产实践看作人的类生活与类本质,进而把“人的生产”与“动物的生产”区别开来。人通过实践活动进行创造和改造,人能“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 今天,在崇尚创新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恰恰要求实践主体既要具有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自觉意识和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又要具有精益求精、追求完美与卓越的匠心以及关切他者之人文情怀与职业伦理的工匠精神。 当前我国正在努力实现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从工程大国向工程强国的转变,其关键就在于推动科技创新并把原创的科技成果更快、更好地运用到生产领域,促进制造业的实践创新,并通过创新解决发展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迫切需要生产主体拥有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提升科学素质和工程素质。 创新和创造不仅是人的生产这种生命活动的本质属性,而且是任何生产组织(包括产业、行业、工业、企业)的生命力所在。一个生产和经济组织失去了创新能力,也就失去了自身的活力和市场竞争力。创新需要人、财、物等硬实力,也需要生产主体和劳动者的文化软实力,而生产和经济组织的文化软实力的内核就是直接支撑创新、创优的科学精神与工匠精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把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科学思想、掌握基本科学方法、了解必要科学知识,并且有应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