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966669

1.1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第一课时)学案 (答案不全)

日期:2024-06-16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71次 大小:63506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地球,自转,地理,意义,第一,课时
  • cover
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第一单元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第一节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教学目标】 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2、理解昼夜更替产生的原因 第一课时:自转概述与昼夜更替 【教学过程】 一、地球自转的概述 1、概念: 地球绕其自转轴(地轴)的旋转运动 。 2、运动特点: ⑴方向: 从 侧 面 看: 从北极上空看: 从南极上空看: ⑵自转周期: 恒星日:以遥远的恒星为参照,时间 ;旋转角度 ;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⑶自转速度: 概念: 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角度 ①角速度: 特点: 概念: 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距离 ②线速度: 特点: 【思考交流】 (1)比较赤道上空的同步卫星与地面对应点的速度大小。 答案:角速度相同,赤道上空的同步卫星线速度大于地面对应点。 (2)同一纬度,比较不同海拔自转速度大小。 答案:角速度相同;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学以致用】 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适当的位置标出北极,标出地球的自转方向; (2)图中A点旋转一周360°所需的时间是 。 (3)图中A、B、C、D四点中地球自转角速度由大到小排列为 ;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列为 。 (4)“坐地日行八万里”适用于A、B、C、D四地中的 地。 答案:(1)图略;(2)23时56分4秒; (3)A=B=C>D;A>B=C>D;(4)A 二、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1、产生昼夜交替 ⑴昼夜产生的原因:地球本身是一个 的球体。 ⑵晨昏线(圈): ①定义: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 ②组成: 首先确定: ③判断: 顺着自转方向: 由 半球变为 半球的界线为晨线; 由 半球变为 半球的界线为昏线; ④与太阳光线的关系: 。 ⑤移动方向: 。 【学以致用】判断晨线和昏线 答案:AB:晨线 AB:晨线 BD:晨线 AC:昏线 DC:昏线 答案:AB:晨线 AC:晨线 BC:昏线 ⑶昼夜交替: ①成因: ②周期及意义: 周期 (这叫一个太阳日) 意义: ①人们计时的基本单位。 ② 【课堂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地球自转的正确叙述是 A.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作顺时针旋转 B.地球自转360°,需24小时,这叫一个恒星日 C.除南北极点外,任何地点自转的角速度都不一样 D.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小 读“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2.图中区域大部分位于 A.北半球中纬度 B.北半球低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 D.南半球低纬度 3.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仅从地形因素分析,原因是 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B.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C.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D.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右图为地球局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4.甲乙丙丁四点,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正确顺序是 A.丁丙乙甲 B.甲乙丙丁 C.丙乙甲丁 D.大小一样 5.与甲地相比,乙地的角速度 A.比甲大 B.比甲小 C.与甲相等 D.无法确定 6.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且MN为晨线的是 A B C D 7.关于昼夜交替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不发光也不透明是地球昼夜交替产生的根本原因 B.昼夜交替的真正周期,就是一个恒星日 C.昼夜交替的周期适中有利于生命的存在 D.昼夜交替现象是地球特有的地理现象 8.地球上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地球是个球体 B.地球不停地自转 C.太阳的东升西落 D.黄赤交角的存在 二、综合题 9.读右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甲乙丙丁四点中,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最吻合的地点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图中四地的自转线速度 A.丙>乙>丁>甲 B.乙>丙>甲>丁 C.甲>乙>丙>丁 D.丁>丙>乙>甲 (3)图中四地的自转角速度 A.甲=丙=乙=丁 B.乙>丙>甲>丁 C.丙>乙>丁>甲 D.甲>乙>丙>丁 (4)丙点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