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978660

5.2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课件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共33张PPT)

日期:2024-06-21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6次 大小:4332280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19,33张,必修,选择性,自然环境,人教
  • cover
(课件网)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课标要求】 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学习目标】 记住自然带的概念,理解气候分布与自然带之间的关系 理解自然带的水平分异规律及其成因 能够运用地域分异规律分析和判断地理问题 雪山逶迤,冰川纵横,河流蜿蜒,湖泊星布,草原如茵,草甸烂漫,森林如带,荒漠苍茫。天山把寒冷与炎热,干旱与湿润,高山与深谷,平坦与陡峻,冰雪与绿色,丰富与单调等并置在同一时空中。为什么冰川、草原、森林、荒漠能并存于天山之中?它们在天山中的分布有什么规律?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一、地域差异 地域特征的形成:地域外部条件与内部物质、能量运动的结果。 地域外部条件包括:太阳辐射量、距海远近,常常影响自然环境要素间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西北 青藏高原 南方 北方 不同地域,自然环境特征存在着差异 地域外部条件:太阳辐射量 低纬地区与高纬地区吸收的太阳辐射量不同,使得水循环、生物循环等物质迁移的数量存在差异,从而形成热带与寒带不同的景观。 寒温带 中温带 暖温带 亚热带 热带 青藏高原区 地域外部条件:距海远近 同纬度地区,自沿海到内陆,由湿润趋向干旱。 在沿海地区,太阳辐射较多地用于蒸发,水循环强烈; 在大陆内部,太阳辐射更多地转化为风能。 因此,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自然环境要素间物质迁移存在差异,自然环境演化过程也不相同,从而形成湿润区和干旱区不同的景观。 半湿润区 湿润区 干旱区 半干旱区 纬度 热量 海陆 水分 气候 类型 植被 土壤 自然带 具有一定宽度 呈带状分布 决定 影响 形成 点特 地理环境差异性形成的原因 自然带的命名:热量带+植被类型+带 大:温度带分异和海陆分异是全球性的地域差异, 中:热带雨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等之间的差异的尺度要小。 小:山和谷的差异、山体阴坡和阳坡的差异则属于更小尺度的地域差异 不同空间尺度自然环境的差异性 元素迁移与地域差异的形成 岩石风化释放的钠、钾、钙、镁等元素,可溶于水,并可随水迁移。钠、钾的溶解度高于钙、镁。不同地域,降水量不同,钠、钾、钙、镁含量差异显著,水质、土壤性质和植物种类也相应具有差异。 在湿润区,钠、钾、钙、镁易淋溶并迁出,土壤和水含盐量低,植物生长良好。 在半湿润和半干旱区,钠、钾易淋溶,钙、镁大量保存,土壤中形成钙积层,影响部分植物生长。 在干旱区,钠、钾、钙、镁均大量保存,土壤和水分含盐量高,植物生长不良。 二、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区域性地域分异)1、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以热量为基础自然环境存在由赤道到两极的规律性变化,形成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横穿整个大陆的自然地带,以及中纬度地区在一定范围内东西向延伸、南北向更替的自然地带。横穿整个大陆的自然地带由苔原带(高纬)、亚寒带针叶林带(高纬)、热带雨林带(低纬)。在中纬度地区,大陆东岸分布着(低纬—高纬)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与针阔叶混交林带;大陆西岸分布着(低纬—高纬)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阔叶阔叶林带。大陆内部中纬度地带组合有两种形式:大陆中部亚热带荒漠带、温带荒漠带(低纬—高纬)。南北两侧:热带草原带、温带草原带(低纬—高纬)。说出各字母对应自然带类型及对应的气候类型 A B C D E F G E M N Z A 世界气候和世界自然带的对比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 性气候 温带 大陆性 气候 亚热带 季风气候 温带季 风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苔原气候 冰原气候 热带雨林带 热带季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亚热带常绿 硬叶林带 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 温带 草原带 亚热带常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