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981174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24 三顾茅庐同步练习(含解析)

日期:2024-06-2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9次 大小:1399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统编,语文,九年级,上册,三顾茅庐,同步
  • cover
24* 三顾茅庐 积累运用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带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玄德下拜曰:“汉室末胄,涿郡愚夫,久闻先生大名,如雷guàn耳。昨两次晋谒,不得一见,已书贱名于文几,未审得入览否 ”孔明曰:“南阳野人,疏懒性成,屡蒙将军枉临,不胜愧nǎn。”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读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如雷guàn( )耳 晋谒( ) 愧nǎn( ) (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 ”,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 (3)选段中“疏懒”的“疏”意思应为( ) A.稀 B.粗糙,粗劣 C.浅薄,不精 (4)画线句子对人物进行了 描写,并使用了 的修辞手法。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勤学可让人渐渐淬炼出无厚之刃,有时会使迟钝的人茅塞顿开。 B.刘备思贤若渴,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这一点值得我们今天的领导干部学习。 C.他的一声大喝,如雷贯耳,使偷盗者惊恐地转过身来,瞅准时机,越窗逃走。 D.当军队凯旋时,老百姓都箪食壶浆,热情地犒劳他们。 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反映了东汉末年及三国时期政治腐败、生灵涂炭、农民起义、诸侯割据的社会现实。 B.古人的“名”是出生后父母取的,而“字”则一般是成年后取的。但字与名在意义上通常存在一定的联系:意义相同或相近,如诸葛亮,字孔明;意义相反或相对,如韩愈,字退之。 C.古人称自己时常用恭谦之辞。如“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等。 D.杜牧诗“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写的是赤壁之战,其中“周郎”指的是周瑜,“铜雀”指的是刘备修建的铜雀台,“二乔”指的是大乔和小乔。 参考答案 1.(1)贯 yè 赧 (2)头带纶巾 头戴纶巾 (3)C (4)外貌 比喻 2.C 【解析】“如雷贯耳”形容人名气很大,不符合语境。 3.D 【解析】“铜雀台”是曹操建的。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