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983984

纲要(上)第8课 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 课件(24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7次 大小:740894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纲要,8课,三国,隋唐,五代,文化
  • cover
(课件网) 空白演示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壁画的名称:_____;现存地:_____ 从始建到明末清初,莫高窟都是佛教徒朝拜、修行的圣地。壁画为佛教史迹画,由初唐高僧或受雇于窟主的画匠所作。 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 敦煌莫高窟 图中的人物像什么? 若仅凭第一印象,你会将壁画命名为:_____ 谜团1:为何画中的人物都酷似和尚? 谜团2:专家又是如何将其判读为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图呢? 榜题 刻画在画像石(砖)、壁画、器物中图案旁边的,用以解释这些物象的文字,常伴有外方框。 一、壁画背后的三教互动 前汉中宗既得金人,莫知名号,乃使 博望侯张骞往西域大夏问名号时。 金人是什么? 于是 经考证,为画工笔误,此处应为“汉武帝” 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的动因 榜题文字 甘泉宫 汉武帝将其部众讨匈奴,并获得二金(人)长丈余,列之于甘泉宫,帝为大神,常行拜谒时。 大夏时 《史记》:汉武帝于元狩二年(120年)春,“得休屠王祭天金人” 金人:黄金制作的佛像 金人是什么? 两尊佛像 这幅画的内容符合历史事实吗? 【问题探究】为何壁画的创作者要把汉武帝描绘成一个虔诚的佛徒,把张骞出使西域这一事件描述成一段宗教之旅? 分别用一句话(不超过18个字)概括各张卡片上的材料内容; 结合已知信息,至少使用三张卡片上的证据来推测壁画失实的原因; 运用卡片代号,绘制逻辑推导图;示例:假如A导致B,则表示为A→B 简要地写下逻辑推导图的说明文字。 自主探究 A 高祖武德八年(625年)下诏叙三教先后,结果是老先、次孔、末释。 B 道教为中国本土宗教,奉李聃(老子)为鼻祖。隋唐之际民间流传“天道将改,将有老子子孙治世”之说。 C 儒家认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佛教要求不娶妻生子;儒家提倡入世,佛教则主张出世。 D 僧侣不事生产,可免租税、劳役。北朝期间,不少青壮年男子出家入寺以求逃避兵役赋税。 E 北魏太武帝禁止私养沙门,令烧毁佛像。北周武帝令佛徒还俗,并将寺庙田产、财物赐予王公大臣。 F 北朝年间,僧领玄高、慧崇政变未遂。在对寺院的清查过程中发现兵器、用于私行淫乱的暗室。 G 中国长期存在“夷夏之辨”。为统治中原,少数民族常利用儒学,从文化上确立华夏正统的地位。 H 北朝年间,寺院数量众多,殿宇建造极奢华。寺院还霸占大量田产,经营土地、极力敛财。 资料卡片 A 高祖武德八年(625年)下诏叙三教先后,结果是老先、次孔、末释。 B 道教为中国本土宗教,奉李聃(老子)为鼻祖。隋唐之际民间流传“天道将改,将有老子子孙治世”之说。 C 儒家认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佛教要求不娶妻生子;儒家提倡入世,佛教则主张出世。 D 僧侣不事生产,可免租税、劳役。北朝期间,不少青壮年男子出家入寺以求逃避兵役赋税。 唐初,统治者尊道抑佛。 (唐初,佛教居三教之末。) 道教为李唐政权的合法性奠基。 佛教思想与儒家思想存在冲突。 北朝年间,僧侣特权影响兵源、财源。 材料概括 E 北魏太武帝禁止私养沙门,令烧毁佛像。北周武帝令佛徒还俗,并将寺庙田产、财物赐予王公大臣。 F 北朝年间,僧领玄高、慧崇政变未遂。在对寺院的清查过程中发现兵器、用于私行淫乱的暗室。 G 中国长期存在“夷夏之辨”。为统治中原,少数民族常利用儒学,从文化上确立华夏正统的地位。 H 北朝年间,寺院数量众多,殿宇建造极奢华。寺院还霸占大量田产,经营土地、极力敛财。 北朝年间,统治者两度灭佛。 北朝年间,寺院成为社会隐患。 儒学是少数民族稳固政权的工具。 寺院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 材料概括 原因推测 D F H E C+G A B 佛徒将汉武帝描绘成一位虔诚信徒,宣扬佛教的正统性 【说明】北朝统治者两度灭佛。佛徒吸取了历史教训,意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