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2024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经济生活》课件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考 点 展 示 素 养 链 接 1.货币的本质: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金属货币与纸币 2.货币的种类与形式:货币与财富;结算与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 1.政治认同:通过理解我国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增强对我国现行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认同 2.科学精神:通过对货币流通规律的理解,科学分析我国当前微调货币的供应量的依据,科学分析当前人民币贬值对我国经济和居民生活的影响 3.法治意识:依法爱护人民币,严禁制售、使用假币 4.公共参与:在生活中积极学习并学会使用新的支付工具,锻炼和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知识体系构建】 考点一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1) 商品的含义: ①劳动产品。商品交换的实质是劳动的交换。 ②用于交换。交换是商品的基本特征。 1.商品及其基本属性 【基础知识梳理】 温馨提示: 强调交换目的,一旦退出流通领域就不再是商品,再次进入流通领域,就再次成为商品,往往以二手商品或废品形式出现,其价值和使用价值发生一定的变化。 商品可以是有形的物品,也可以是无形的劳务或服务。 图示法 表示商品基本属性的关系 (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知识拓展> 区别 使用价值 价值 含义 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形态 具体的 抽象的 属性 商品的自然属性 商品的社会属性 主体 卖者拥有 买者支付 能否量比 不能比较量的大小 可以进行量的比较 意义 消费者购买的目的是获得使用价值,但必须让渡商品的价值 生产者生产的目的是获得价值,但必须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 联系 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 在分析商品竞争或者企业经营时,应从商品的价值(生产成本、商品价格等)与使用价值(产品质量、产品结构)两个方面入手 (1)“废品”是指丧失了使用价值的东西。一般情况下,商品失去使用价值,就不是商品而是废品;当废品被重新开发利用作为生产资料,具有了使用价值和价值且被用于交换时则是商品,比如废品收购站收购的废品是商品。 (2)“假冒伪劣产品”不具有正规产品应有的使用价值,不应该成为商品,制售“假冒伪劣产品”是违法行为。 (3)“残次品”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如果发挥其实际使用价值并用于交换就可以成为商品。 <思维拓展> 如何看待废品、假冒伪劣商品和残次品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1)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3)作用:货币同一般等价物一样,能够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4)本质:一般等价物。 温馨提示: 普通纪念币包括普通金属纪念币和纪念钞(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法定货币;金银饰品、金银奖品不是货币;网络中的Q币和比特币是虚拟世界的一种特殊商品,不是货币。 3.货币的职能 职能 作用 关键词语 基本职能 价值 尺度 表现和衡量商品的价值 “标价”“价格” 流通 手段 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购买”“买卖” “现场交易” 其他职能 贮藏 手段 贮藏财富 “保存”“退出 流通领域” 支付 手段 清偿或支付债务、赋税、利息、工资等 “赊销赊购”“还债” “地租”“利息” “税款”“工资” 世界 货币 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 “购买外国货” “国际收支” <问题思考> 如何区分“流通手段”和“商品流通”? 答案提示: ①流通手段是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商品流通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用公式表示:W-G-W。 ②流通手段强调货币在商品交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