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990997

3.2 大气受热过程 课件 (28张)

日期:2024-06-16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3次 大小:936926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大气,受热,过程,课件,28张
  • cover
(课件网) 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 区域认知 通过学习和观测,认识到不同区域之间热量的差异原因、不同区域之间风的形成以及风力大小的变化原因,从而更好的对区域进行认知。 人地协调观 了解各种大气的相关现象的原理及与人类的关系,如如何利用海陆风进行发电、如何利用山谷风原理解释盆地山谷多夜雨等。让学生通过学习,更加了解生活中的地理知识,从而加深对人与自然之间的思考。 综合思维 本节课需要利用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等学科的相关知识进行学习,让学生对学科的学习有一个综合性的串联和思考,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 地理实践力 运用实验、观察等,学习大气的相关知识。 学习目标 导入新课 探究:读某地沥青路面、草地和近地面空气的温度对比图,并试着回答以下问题 1.在同一天内,沥青路面、草地的温度为什么不同? 2.在同一天内,草地温度与近地面空气温度的关系是怎样的?为什么? 3.沥青路面对城镇大气温度的影响有哪些?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气温指的是大气的温度,大气需要吸收一定的热量才会具有一定的温度,能为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是什么呢? ① ② ①太阳短波辐射,使地面升温 ②地面长波辐射,使大气升温 太阳暖大地 大地暖大气 物体辐射原理 辐射指的是由场源发出的电磁能量中一部分脱离场源向远处传播,而后不再返回场源的现象,能量以电磁波或粒子(如阿尔法粒子、贝塔粒子等)的形式向外扩散。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只要温度在绝对温度零度(-273.15摄氏度)以上,都以电磁波和粒子的形式时刻不停地向外传送热量,这种传送能量的方式被称为辐射。 一切物体都会产生热辐射,温度愈高,辐射出的总能量就愈大,且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太阳辐射 红外线 可见光 紫外线 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 大气辐射 —短波辐射 —长波辐射 :能量集中在可见光 :能量集中在红外区 :能量集中在红外区 —长波辐射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白天地球温度不至于过高)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选择性吸收作用: 参与的大气成分:平流层的臭氧强烈吸收紫外线;对流层的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红外线。 特点:具有选择性 大气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吸收得很少,大部分可见光能够透过大气到达地面。 因此,大气直接吸收太阳辐射能量是很少的,吸收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不是很显著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参与的大气成分:大气分子和微小尘埃; 特点:具有选择性,例如红光不易散射,蓝光容易被散射。 现象: 可见光中波长较短的蓝光容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红光不易被散射,日出或日落时分,大部分蓝光被散射,主要剩下红色和橙色的可见光,朝霞和晚霞绚丽多彩;用红灯表示停止,因为红光不易被散射;日落后、日出前天空依然明亮,也是散射作用的结果。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参与的大气成分:云层、较大颗粒的尘埃(近地面) 特点:无选择性 影响反射作用强弱的因素: 天气状况———阴晴、雨雪、雾霾、沙尘天气等, 云层薄厚、云量多少对反射作用尤为显著。 现象:白天晴朗,气温高;白天多云,气温不会太高。 联想:夏季的遮阳伞,树荫!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地面 占太阳辐射总量47% 大气反射 太阳辐射100% O3、 O吸收紫外线 CO2、水汽吸收红外线 散射(蓝光最容易被散射) 宇宙空间 大气上界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是影响地表气温、形成不同温度带、气候带的最基本因素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分布不均,由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递减。 1、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