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992129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13.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含答案)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0次 大小:42525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湖心亭,看雪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13.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 学校:_____姓名:_____班级:_____考号:_____ 一、选择题 1.阅读下面文本,完成题目。 湖心亭看雪 张岱 ①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②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天与云与山与水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B.上下一白 一箪食,一豆羹 C.见余大喜曰 见渔人,乃大惊 D.是金陵人,客此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客此(客人) 拥毳衣炉火(裹着、围着) B.上下一白(全) 雾凇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C.余拏一小舟(撑) 强饮三大白(大杯酒) D.湖中人鸟声俱绝(全,都) 及下船(等到) 3.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埋下伏笔。 B.“痴”与课文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C.作者写作本文时,明朝已经灭亡,可是他仍然用明朝的年号,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 D.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对此迷人雪景,“痴”情人不止“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正面描写。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雾凇(sōng) 长堤(dī) 毳衣(cùi) B.沆砀(dàng) 拏(ná) 喃喃(nǎn) C.金陵(lín) 芥(jiè) 崇祯(zhēn) D.更定(gēng) 铺毡(zhān) 痴(chī) 5.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湖中/人鸟声/俱绝 B.余拏/一小舟 C.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D.一童子/烧酒 二、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念无与为乐者 念: ②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 ③是日更定矣 是: ④上下一白 一: 7.选出下列加点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B.湖中焉得有此人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念无与乐者 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D.相与步于中庭 战于长勺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②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9.【乙】文画线句子运用白描手法,勾勒出西湖空旷简约、洁白静谧的雪夜之景。请自选角度赏析【甲】文画线句子的写景之妙。 10.梁衡在《秋月冬雪两轴画》中说,《记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两轴精品。如果以“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为上下联,请从两文中分别选取一个字,两个字合起来作为这幅对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