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992138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14.诗词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日期:2024-06-2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7次 大小:34057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诗词,三首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14.诗词三首同步练习 学校:_____姓名:_____班级:_____考号:_____ 一、选择题 1.阅读苏轼《水调歌头》,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 A.这是一首望月怀人之作,全词情理交融,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B.“我欲”“又恐”“何似”几个词语,写出了词人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纠结心理,表现了词人对现实的逃避。 C.“何事长向别时圆”,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衬托出词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情深。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达了美好祝愿,表现了作者的旷达和智慧。 2.阅读下面的古诗,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诗歌首联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写出诗人贬谪地之远、贬谪时间之久,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愤懑与辛酸。 B.颔联中,诗人选用两个典故表达了对故友的怀念和对物是人非的感叹,同时对久谪归家之事深感欣慰。 C.诗歌颈联一改伤感基调,慷慨激昂。诗人借“沉舟”“病树”自喻,对官场的变迁、浮沉表现出旷达的襟怀。 D.诗歌尾联回扣诗题,与好友共勉,表达了对友人的感激之情,也突出了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气概。 3.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甲】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面,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①四州刺史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②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③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④。共来百越文身⑤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注释】①漳汀封连:指漳州、汀州、封州和连州四地,是柳宗元难友韩泰、韩畔、陈谦、刘禹锡四人的被贬之地,柳宗元与其四人都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革新运动而遭贬,后被召回,之后再度遭贬。②飐(zhǎn):吹动。③薜荔:一种蔓生植物,也称木连。④九回肠;愁肠弯曲缠结。⑤百越;泛指岭南的少数民族。文身:南方少数民族风俗,在身上刺刻花纹图案。 对这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甲】诗颔联借用“闻笛赋”“烂柯人”两个典故来表达对旧友的怀念和人事全非的感慨。 B.【乙】诗颔联写眼前的盛夏景物,感伤“芙蓉”“薜荔”正被风雨残,与上联“愁思”映村。 C.【甲】【乙】两首诗的颈联都运用了比喻的手法,重在表现自己和朋友在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愤怨。 D.【甲】诗的首联与【乙】诗的尾联,都写了被贬地点的荒远,表达了诗人无限的心酸和悲谅。 4.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送魏大①从军 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②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③。 雁山横代④北,狐塞⑤接云中⑥。 勿使燕然⑦上,惟留汉将功。 【注释】 ①魏大:陈子昂的友人。姓魏,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②魏绛:春秋晋国大夫,以和戎政策消除了边患而受金石之赏。③六郡雄:汉代名将赵充国,号称“六郡豪杰”。④代:代州。⑤狐塞:飞狐塞,边界驻军重地。⑥云中:云中郡,边塞重镇。⑦燕然:燕然山。东汉名将窦宪大破匈奴军队,乘胜追击,登上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返。 A.首联暗用汉代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的典故,抒发了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 B.颔联“怅别”一语,写出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伤感。全诗情感由首联的激昂慷慨转入分手时的儿女缠绵、惆怅悲切。 C.颈联中的“横”“接”二字写出了雁山、飞狐塞等地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它们是中原地区的屏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