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994742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 (统编版)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赠从弟(其二) (课件)(共22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8次 大小:2672423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八年级,诵读,22张,课件,其二,课外
  • cover
(课件网) 作者:刘桢 《赠从弟》(其二) 学习目标 壹 贰 叁 肆 有感情朗诵诗歌 品味诗歌语言及其思想内涵 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体会表达的情感 壹 赠从弟 赠答诗 给堂弟的赠言 “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 解题 解题 赠答诗:以抒情为主,用来抒发对亲朋至友的深情厚谊以及对人生世事的诸多感慨,或赞誉、或劝勉、或议事议人、或记情记景。 “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 组诗:由表现同一主题和采用相关题材的若干首诗所组成的一组诗篇。 作者简介 【刘桢】字公干,汉末诗人,以五言诗著称,存诗二十余首。他同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禹、应扬并称“建安七子”。他在当时甚有诗名,曹丕称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凄惨,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赠从弟》其二 诗歌朗诵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凄惨,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挺拔的样子 多么 遭受严寒 理解诗意 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首联: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是如此地猛烈,而松枝是如此地刚劲! 颔联: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颈联: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 尾联: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赠从弟(其二)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再读古诗,用以下句式赏析: “我从_____,读出松柏_____。” 提示:可从诗歌词语、内容、写作手法等方面进行赏析。 示例:我从“一何劲”,读出松柏面对大风寒风时的坚韧不拔。 感悟诗情 (1)我从“亭亭”和“瑟瑟”的对比中,读出松柏面对寒风保持挺立的姿态。 (同样的还有“松柏”与“风”“冰霜”、“一何盛”与“一何劲”、“惨凄”和“端正”、“正”和“常”的对比。松柏挺拔地矗立在高山之巅,不管是瑟瑟的风,还是大风,还是冷酷的冰霜,松柏始终保持挺立、端正的姿态。在与残酷环境的较量中,在与岁月的较量中,松柏始终如一,初心不改。) (2)我从诗人使用的比兴手法中,读出松柏的雄伟傲立。 (诗人开笔没有任何铺垫,便让山上亭亭之松拔耸而起,展现出了一种“突兀撑青穹”的雄伟气象。) (3)我从诗人的反复渲染中,读出松柏的坚不可摧。 (诗中第一句已将松、风进行对比,通过亭亭、瑟瑟表现松柏的挺立;第二句又进一步渲染谷风的凛冽———风声一何盛,并且用“一何”表示强调;也许诗人觉得,与谷风相抗,还不足以表现松柏志节,所以又加以“冰霜”的进袭。前一个“正”字告诉人们,此刻正是滴水成冰、万木凋零的凄寒严冬。层层渲染,突出松柏端然挺立、正气凛然。) (结尾冷然一问:“岂不罹凝寒?”意谓:难道它不怕遭受酷寒的侵逼?然后归结到诗人主意之所在:“松柏有本性。”吐语沉着,戛然收笔。使读者于涵咏之际,恍可见到,那雄伟苍劲的松柏,还久久矗立在眼前。可谓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4)我从结尾的反问句中,读出松柏的雄伟苍劲和坚贞不移。 【总结】诗人所要传达的思想感情无法直接表达出来,而需要通过外在的景物来表现,这个外在的景物就是意象。 本诗是一首对堂弟的赠答诗,含有对堂弟的劝勉之意,但诗中对堂弟却无一劝勉之词。读罢,方明白在诗人笔下,松柏象征坚贞高洁、坚挺傲岸、坚强不屈。诗人借松柏规劝堂弟,不管遭受什么样的艰难困苦,也要永远保持坚贞不屈的情操,不改其本性。 托物言志 全诗以简练的语言写出了松树刚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