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五单元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表示 第1课时 化学方程式及其意义 分析上述3种表示方法的优点和缺点,你认为哪种表示方法最好?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的反应可以用以下3种方法表示: 【活动天地5-2】 ①氢气+氧气 水 点燃 ② + ③2H2+O2 2H2O 点燃 优点:能知道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 缺点:不能体现质量守恒定律 优点:能体现质量守恒定律 缺点:书写麻烦 优点:既能表示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又能体现质量守恒定律,而且便于交流 反应物 生成物 条件 (1)在化学方程式中,用“+”表示“和”或“与”,用“ ”表示生成; (2)等号上方为反应条件,通常用“△”表示反应需要加热;(3)用“↑”“↓”注明生成物是气体或沉淀。 1.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像 2H2+O2 2H2O 这样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化学方程式。 2.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 点燃 (1)反应条件只有一个写在等号的上方;若需 2个或多个条件,则分开写在等号上下方 。 (2)点燃≠加热(△) 点燃≠燃烧(不能写燃烧) 高温≠加热(△) (3)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气体生成物就不需要标“ ↑ ”。 (4)对于溶液中的反应,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固体,固体生成物也不需要标注“↓”。 【注意】 观察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2H2+ O2 2H2O 点燃 (1)从宏观角度: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 (2)从微观角度:各物质的微粒的个数比=化学计量数之比 H2、O2、H2O的微粒个数比为2∶1∶2 (3)从质量角度: 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质量比=(各物质的化学式量×化学计量数之比) H2、O2、H2O的质量比为(2×2)∶(32×1)∶(18×2)=1∶8∶9 3.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C + O2 CO2 点燃 (1)宏观读法: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 (2)微观读法:每1个碳原子和1个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 (3)质量读法: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12 32 44 注意:“+”读作“和”“与”“跟” “ ”读作“生成” 4.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一般从左往右读作“某与某在一定条件下生成某与某”。 (1)宏观角度只需要读出物质名称,不需要读出化学计量数; (2)微观角度要读出化学计量数和物质构成微粒; (3)质量角度包含了化学计量数,但不需要读出。 【注意】 1.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 ) A.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B.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C.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程度 D.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 【随堂练习】 C 2.关于化学方程式 CH4+2O2 CO2+2H2O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烷加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B.1个甲烷和2个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1个二氧化碳和2 个水 C.1个CH4分子和2个O2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1个CO2分子和2个H2O分子 D.1g CH4和2g O2在点燃条件下,生成1gCO2和2gH2O 点燃 C 3.关于化学方程式:3Fe+2O2 Fe3O4 , 四位同学表述了如下的四种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A.各物质的质量比是3∶2∶1 B.反应物都是单质 C.是化合反应 D.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 点燃 A 4.小明同学从S+O2 SO2 中获得以下信息: ①该反应的反应物是硫和氧气; ②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点燃; ③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原子个数不变; ④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总数不相等; ⑤参加反应的硫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 其中正确的信息是( )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 C.④⑤ D.①②③⑤ 点燃 B 5.为了减少污染,某工厂用硫化钠溶液来吸收工厂烟气中的SO2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S +5SO2 +2H2O 4X+3S↓ , 则X的化学式为( ) A.NaHSO3 B.Na2SO4 C.Na2SO3 D.H2SO4 A(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