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6995978

四年级上册1.2 这些事我来做 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日期:2025-10-03 科目:政治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1次 大小:2733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四年级,上册,这些,事我,来做,教学设计
  • cover
第2课《这些事我来做》第二课时 一、设计依据 本课的编写依据是《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主题二“我的家庭生活”第2条“学习料理自己的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关心家庭生活,主动分担家务,有一定的家庭责任感”。 缺少料理自己生活的方法与能力,是四年级学生不愿主动参与家务劳动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本课时设定的知识目标是引导学生了解学习做家务的途径、方法,并学习一些简单、易操作的家务劳动诀窍,提高家务劳动能力。 另外,四年级的学生本可以在生活上自己照顾自己,然而在实际家庭生活中,他们很少有参与家务劳动的机会,劳动观念薄弱,没有形成主动承担家务劳动的责任意识。本课时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旨在培养学生主动做、长期坚持做家务的好习惯和良好的家庭责任感。 二、教材分析 《这些事我来做》一课剖析了学生不做家务的内因和外因,旨在激发学生参与家务劳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使学生体验到学做家务的快乐和成就感。 本课由四个板块组成:第一板块“家务擂台赛”,旨在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发现并肯定学生的家务特长,帮助他们逐步认识到做家务的益处,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家务劳动的热情。第二板块“愿做哪种人”,旨在引导学生思考辨析,形成应该主动做家务的价值判断。第三板块“不让做 怎么办”,目的是教给学生与家长沟通的方法与技巧,从而争取做家务的机会。第四板块“与家务活‘签约’”,指明了学做家务的途径,给予学生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引导他们长期坚持做家务。四个板块之间相互关联,不可分割,循序渐进,但又有所交融。 第二课时“与家务活‘签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围绕“家务小能手”称号组织学生开展评比活动,借助调查帮助学生了解和明确自己需要学做哪些家务,并引发相关思考:可以向谁学?应该怎么学?然后,提示学生做家务要有诀窍,并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劳动智慧。最后通过签订“家务承诺书”的方式,引导学生能够主动、长期坚持做家务。 三、学情分析 家务活对学生们来说并不陌生,他们或多或少在生活中都有参与:从摆碗筷、倒垃圾、擦桌子等简单家务活,到稍有些技术含量的洗衣服、收拾房间、做西红柿炒鸡蛋等简单的菜……但学生也仅仅是做过而已,而且往往会把做家务与孝亲敬长联系在一起,认为做家务是大人的事情,“我”做家务是在“帮”大人做,而没有深入地去思考做家务其实对自身有哪些好处。会做些简单家务,做的也不多,这是学生的基本现状。 四年级的学生懂得“听父母的话”“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爱父母、为父母分忧的体现,但在现实生活中,他们缺乏自我管理的有效方法,家务劳动经验的不足使其劳动意识淡薄,料理生活的能力也较低,这就造成认知与行为的矛盾。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的教育就不能仅仅停留在实践层面,既要有关于做家务的知识、经验的教育,也要有内心层面的情感激发。在课堂中不仅能见物,指导学生学会一两样简单家务的技巧;更要见情,通过讨论让学生从内心认识到,做家务好处多,“我”要主动做家务。 四、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做、长期坚持做家务的好习惯和良好的家庭责任感。 2.能力与方法:通过学习小妙招、签承诺书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承担家务活的积极性。 3.知识:了解学习做家务的途径、方法,懂得一些做家务的小妙招。 五、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学习做家务的途径、方法,懂得一些做家务的小妙招。 2.难点:培养学生主动做、长期坚持做家务的好习惯和良好的家庭责任感。 六、教学方法 情景体验法、案例分析法、交流讨论法 七、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课件。 2.学生填写《做家务情况调查表》。 3.三名学生练习展示自己的家务活“小妙招”。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