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二期末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16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人口重心的演变反映着一个地区人口空间分布变化的状况。下图是长三角地区行政区划(江苏、浙江、上海、安徽)示意图及2000~2018年长江三角洲人口重心演变图,完成1-2题。 1.图1中2000~2018年长江三角洲重心变化特征为( ) A.先快后慢 B.向东南方向移动 C.快一慢一快 D.先向东南后向西 2.据图1推测,2000~2018年长江三角洲地区( ) A.江苏省北部人口增长快 B.安徽省人口持续减少 C.上海市人口持续增长 D.浙江省北部人口增长快 我国达斡尔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根据自身特点创造出了在北方寒冷气候条件下使用的特殊建筑形式。在两开间户型中,东间房为入户门和厨房,西间房为居室和日常活动区,在南、西、北面有火炕,火炕内有烟道,一侧连接厨房灶台,一侧连接室外烟囱。图为达斡尔族民居两开间平面图。完成3-4题。 3.西墙设窗是达斡尔族传统民居建筑的一大特色,西墙设窗主要是为了( ) ①室内通风换气②增加西侧采光③提高保温能力④扩大视野范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4.达斡尔族民居建“凹”形火炕的主要的目的是( ) A.充分利用空间 B.增大睡眠空间 C.提高室内温度 D.扩大活动范围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单位:m)图。读图,完成5-7题。 5.a—b段河流流向是( ) A.由南向北 B.由东北向西南 C.由西南向东北 D.由东向西 6.某研学小组赴该地地理考察,夜晚宿营地点排除①处的主要原因是( ) A.处于阴坡,气温较低 B.距河较远,取水不便 C.位于山脊,风力较大 D.处于河谷,山洪易发 7.②处修建了水泥厂,其原料主要来自③处采石场,为了运输原料,计划修建一条公路,研学小组设计了四条路线,其中比较合理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黄土塬是指黄土高原面上表面相对平坦的地形,是几千年来黄土高原上人类活动的主要场所,黄土塬受侵蚀后会呈现不同的形态特征。下图中甲、乙、丙、丁示意某黄土塬从大塬到残塬的演变过程。据此完成8-10题。 8.下列符合黄土塬演变顺序的是( ) A.甲→丁→丙→乙 B.甲→乙→丁→丙 C.乙→甲→丁→丙 D.乙→丁→丙→甲 9.黄土塬从大塬到残塬受到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 A.风力沉积 B.流水沉积 C.风力侵蚀 D.流水侵蚀 10.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看,黄土塬面上最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是( ) A.基塘农业 B.立体农业 C.种植业 D.林牧业 读3月16日17时某区域地面天气图,完成11-13题. 11.如果图中等压线状况维持不变,从②地经③地到④地,天气变化可能是( ) A.气温:暖一冷一暖 B.气压:低一高一低 C.降雨:晴一雨一晴 D.风向:西北风一西南风—东南风 12.图示虚线范围内最有可能出现的灾害性天气是( ) A.高温 B.雾霾 C.旱灾 D.沙尘暴 13.①、②、③、④各点天气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①地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 B.②地受单一冷气团影响,低温晴朗 C.③地风力大于④地 D.④地受暖气团影响,高温多雨 青藏高原是我国典型的高山区,坡向和海拔对高寒山地草甸植被分布影响较大。某科研团队选取青藏高原东段的巴卡台衣牧场作为研究对象,该地平均海拔3700米,平均坡度为6°~9°。下图为不同样地累积物种丰富度和植被功能群相对多度统计图。据此完成14-16题。 14.不同样地累积物种丰富度现状是( ) A.阳坡>阴坡>山脊 B.阳坡>山脊>阴坡 C.阴坡>山脊>阳坡 D.阴坡>阳坡>山脊 15.右图中I、II、III分别代表的植被可能为(注:禾本科多数为草本植物,少数为木质植物;莎草科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 A.禾本科植物、莎草科植物、杂草类 B.莎草科植物、禾本科植物、杂草类 C.杂草类、莎草科植物、禾本科植物 D.杂草类、禾本科植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