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021315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第1课时 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4-06-16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2次 大小:60029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地理,格式,教案,1课时,地区,长江三角洲
  • cover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学方案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地图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能够说出河流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中的作用,并能迁移运用到其他区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能够运用地图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教学难点】 能够说出河流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中的作用,并能迁移运用到其他区域。 三、教学策略 本节是南方地区的第二节,在学完南方地区概况后,由本节进入南方地区具体区域的学习。根据我国近十年来区域的发展状况和地理热点地区,教材选择了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为南方地区的代表区域。 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上,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这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河湖纵横,自古就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产区和淡水鱼产区。优越的自然环境使得长江三角洲地区物产丰富,一直是我国的富庶之地。经济的繁荣带动了城市、交通和文化的发展,这里又是我国城市化发展最快、城市最密集的地区之一。长江三角洲地区又处在我国东部的“黄金海岸”和长江“黄金水道”的交汇处,对内、对外联系都十分便利。良好的农业、工业和人文基础,使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一直位居全国前列,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进入21世纪,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更为迅猛,是我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其经济和城市发展在全国都具有典型意义。而上海作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龙头,未来将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其示范作用、辐射作用将进一步加强,从而带动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根据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本节教材侧重介绍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文地理内容,选取了区域发展的相关主题,设计了“江海交汇之地”“我国最大的城市群”和“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三个标题来介绍长江三角洲地区。 本节内容为2个课时。此为第1课时,教学策略上,以长江三角洲地区视频作为导入,接下来读图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自然地理特征(气候、地形),以及对农业的影响。之后通过展示示意图,引导学生分析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特点及其重要性,最后通过对比长江对长江三角洲和成都平原的不同影响,总结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的差异。 四、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课程引入 【视频展示】播放“长江三角洲”视频资源,该视频展示南方地区的风土人情,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视频中的位置特征和景观特点。 【教师引导提问】看完视频,说一说你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印象。 【视频截图】展示能表现长江三角洲地区特点的视频截图。 观看视频,比较和思考。 引用视频资源,使学生,直观了解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风貌,激发学习兴趣,导入新课程。 过渡:长江三角洲地区在哪儿?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景观?我们今天就一起走进长江三角洲地区。 环节二 鱼米之乡 1.范围 【地图展示】长江三角洲地区。 要求:描出长江三角洲的范围,并说出所包含的省级行政单位。 (提示: 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 读图、总结 贴合教材活动内容,引导学生读图,了解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范围。 2.地形 【地图展示】长江三角洲地区 对照图例,读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海拔,结合以前所学知识,总结地形特征。 (提示: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星罗棋布。) 读图、识记、归纳 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形特征,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3.气候 【地图展示】 1.读地图“中国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上海气温曲线和等降水量柱状图”,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基本的气候特征。 (提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2.读“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长江三角洲地形图”了解长江三角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