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032555

4.4.4输血与血型教案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4-06-16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7次 大小:57548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4.4.4,输血,血型,教案,人教,初中
  • cover
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血型的发现过程,说出ABO血型的种类,认同同型输血。 2.知道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与血型的关系。 3.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思考,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动手能力。 4.通过上网与调查活动及对实验结果的汇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5.通过对输血与血型的了解,使学生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培养学生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树立成年公民应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输血与血型的关系。 2.让学生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使学生从小树立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观念。 教学难点 输血与血型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 探究性学习。 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 图是一幅血型漫画,你知道你是哪一种血型吗?猜猜这四种血型之间的关系。 进而引出本节课题———输血与血型 【新课讲授】 (一)血量与输血 【自主学习一】 自主阅读教材P69相关内容,小组讨论,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成年人的血量是多少?维持体内血量的稳定有什么意义? 2.失血对身体有哪些影响?当失血过多,发生生命危险时,怎么办? 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学习,小组讨论,进行展示。 总结:体内血量的稳定,对于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正常成年人血量:约4800毫升(占体重的7%-8%); 一次失血1200—1500毫升:危及生命; 一次失血800—1000毫升:头晕、心跳、眼发黑、出冷汗; 一次失血小于400毫升:2-3周得到补充而恢复。 (二)血型 【自主学习二】 1.谁最先发现了血型? 2.兰德斯坦纳是怎样发现的? 3.兰德斯坦纳将人的血型分为几类? 学生自主学习,回答问题。 1.血型的发现 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斯坦纳在实验中发现,一个人的红细胞,在遇到某些人的血浆时,这些红细胞会黏结在一起,也就是发生凝集;遇到另一些人的血浆,却不会发生凝集。 经过进一步研究,他将人的血液分为A型、B型、AB型、O型四种类型,即ABO血型。自从ABO血型发现以后,输血就成为临床上实际可行的重要治疗措施。 兰德斯坦纳:1868年生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维也纳大学医学院毕业后,继续留校,学习化学。1900年发现A、B、O 3种血型。1919年在荷兰巴库的一所医院工作。1922年赴美,受聘于洛克菲勒研究所。1930年获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1943年逝世。 提问:ABO血型系统是如何定型的? 2.ABO血型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查阅资料,进行回答。 ABO血型系统是以人体红细胞上的抗原与血清中抗体的种类而定型的。 教师:介绍ABO血型,进而引导学生对ABO血型的抗原和抗体进行比较,并以表格的形式进行归纳总结。 A型:红细胞中含A抗原,血清中含抗B抗体; B型:红细胞中含B抗原,血清中含抗A抗体; AB型:红细胞中含A抗原、B抗原,血清中无抗体; O型:红细胞中无抗原,血清中含抗A、抗B抗体。 总结: (三)安全输血 【想一想】 1.血液由哪几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2.血液的成分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如果某人因某种原因大量失血该怎么办? 3.输血前必须要做的是什么事? (验血。血型不合,受血者体内存在的抗体与输入的红细胞抗原会发生凝集反应。) 1.输血原则 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异型血只能输入少量。 输血关系表: 思考与讨论:有人说“O型血时万能输血者”、“AB型血是万能受血者”,你认为有道理吗? 学生:讨论作答,踊跃发言。 提示:O型血红细胞中没有凝集原,与其他血型的血清不会发生凝集反应,可以为其他血型输血,所以O型称为万能输血者。 2.成分输血 临床上常根据病人病情需要,有针对性的选用不同的血液成分输入病人体内。原则:缺什么补什么。 想一想:对于严重贫血者,应该输入什么血液成分?血小板减少的病人呢?烧伤病人呢? (四)倡导无偿献血 问:为什么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