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课《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社会经济的繁荣》同步试卷 一、选择题 1.明朝中期,广东人陈益去安南国,当地酋长用甘薯招待,陈益觉得它味道甘美,便想方设法得到薯种并带回家乡种植。甘薯原产于( ) A.欧洲 B.亚洲 C.南美洲 D.非洲 【答案】C 【知识点】农耕文明的繁盛 【解析】【分析】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等食物,原产于南美洲。明代,引进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等高产粮食作物,清代不断推广种植;明代还从外国引进了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也在不少地方推广种植。 C项南美洲是甘薯的原产地,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明朝引进的农作物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明朝引进的农作物及原产地。 2.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发达的_____,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 A.江南地区 B.广州 C.北京 D.中原地区 【答案】A 【知识点】农耕文明的繁盛 【解析】【分析】明朝中后期,在苏州、松江等江南地区的纺织业中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方式,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他们之间这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A项江南地区明朝中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识记与灵活掌握明朝经济发展状况。 3.明清时期,“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说明了( ) A.松江地区棉纺织业比较发达 B.景德镇的制瓷业繁荣 C.松江地区丝织业比较发达 D.明清时期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答案】A 【知识点】农耕文明的繁盛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知识,元代妇女黄道婆从海南岛黎族人民那里学会了先进的棉纺织技术,并与内地原有的纺织工艺结合起来,在制棉工具和织造方法上做出了重大的技术革新,黄道婆将先进技术广为传播,她的故乡松江地区的棉纺织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逐渐上升为江南棉纺织业中心,所以出现了“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 A项松江地区棉纺织业比较发达是“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说明的内容,符合题意; BCD三项和题干“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元朝经济发展的有关知识。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4.明清时期,商业活动十分频繁,商业贸易不断发展,主要体现在( ) ①农产品和手工制品大量投放市场,商品经济活跃 ②北京、南京等传统大城市日益繁荣,大批工商业市镇逐渐兴起 ③商业的地位和作用超过了农业,占据主体地位 ④商人数量不断增长,出现了商帮,如晋商、徽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知识点】农耕文明的繁盛 【解析】【分析】我国明清时期,仍然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故③商业的地位和作用超过了农业,占据主体地位说法错误,应排除含③的选项。 B项①②④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明清时期商业活动的了解。组合选择题一般排除一个错误内容即可获取正确答案,部分题目需要经过两次排除,但有一小部分题目所有内容都正确。 5.在今河北承德市,有一座避暑山庄。清朝皇帝除了在这里避暑外,还进行政治活动。下列关于清朝在此进行的政治活动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接见蒙古王公 B.接见西藏政教首领 C.举行金瓶掣签 D.修建寺庙 【答案】C 【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解析】【分析】避暑山庄和木兰围场是清朝统治者避暑、围猎的场所,也是他们利用联姻、宴饮、围猎等手段,加强与少数民族上层人物的联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