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050447

2024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系列 第六章 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复习学案(含解析)

日期:2024-06-26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12次 大小:83589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4届,解析,习学,整体性,自然环境,高三
  • cover
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课标要求 命题趋势 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1.基础性考法:结合示意图,分析自然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及其发展变化过程。 2.综合性考法:结合具体案例,从地理环境要素间相互关系的角度,说明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应用。 3.创新性考法:从人类对自然环境作用的角度,分析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协调人地关系。 考点1 自然环境要素及整体功能 1.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1)自然环境组成要素:大气、水、土壤、生物、岩石及地貌等。 (2)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①类型: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 ②意义: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2.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 项目 生产功能 稳定功能 内容 自然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生产功能 自然环境要素通过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使自然环境具有能够自我调节、保持性质稳定的功能 举例 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植物提供叶绿素,大气提供热量和二氧化碳,土壤及水圈、岩石圈提供水分和营养盐 人类活动增加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通过植物光合作用、海—气相互作用的削减,部分实现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意义 保证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协调人地关系,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区域自然环境生产功能和稳定功能的差异 【思考】 自然界中物质循环是双向的,能量传递也是双向的吗 提示:自然界中物质循环是双向的,但是能量只能单向流动,不能循环利用。 【点拨】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的功能≠各个要素的功能之和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的功能大于各个要素的功能之和,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整体,除了具有每个地理要素的独特功能外,还具有各个要素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一些新的功能,如生产功能、稳定功能等。 【高考真题 剖析】 (2022·湖南选择考)我国西北某内流河下游河岸地带发育着荒漠植物群落,胡杨为主要建群种,该地地下水平均埋深3~4米。下表反映该植物群落属性及影响因子随离河岸距离增加的变化情况(其中土壤容重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负相关,土壤电导率与土壤含盐量呈正相关)。据此完成(1)~(3)题。 离河 岸距 离/m 群落属性 影响因子 群落 结构 群落盖度/% 海拔/m 土壤含水量/% 土壤容/(g/cm3) 土壤电导率/(mS/cm) 50 ——— 灌—草 30.33 916 5.73 1.41 0.36 200 ——— 灌—草 34.00 917 5.04 1.50 0.59 350 ——— 灌—草 40.33 914 4.42 1.50 0.37 500 ——— 灌—草 46.67 914 18.51 1.41 2.56 650 ——— 灌—草 74.33 913 19.27 1.37 0.40 800 ——— 灌—草 68.67 913 15.23 1.38 1.02 950 ———草 45.00 912 7.78 1.40 0.50 1 100 ———草 40.33 916 3.06 1.58 0.66 1 250 ———草 34.33 915 2.32 1.62 1.98 (1)随离河岸距离的增加,变化趋势与群落盖度总体相似的影响因子有 (  ) ①海拔 ②土壤含水量 ③土壤有机质含量 ④土壤含盐量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浅根系草本植物在该植物群落中分布广泛,主要得益于 (  ) A.胡杨涵养水源     B.草本植物水分竞争力强 C.地下水埋深浅     D.草本植物耐盐碱能力强 (3)在离河岸950米到1 250米的地段,该植物群落中灌木消失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 A.土壤有机质减少     B.乔木与灌木水分竞争 C.土壤含盐量增加     D.草本与灌木水分竞争 [考场速解模式] 抓 信 息 ①胡杨为主要建群种,该地地下水平均埋深3~4米→埋深较深; ②土壤容重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负相关,土壤电导率与土壤含盐量呈正相关 建 联 系 第(1)题:对比分析表格信息→随着离河岸距离变远,群落盖度先升高后降低,海拔规律变化不明显,土壤含水量大致先升高后降低。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容重呈负相关,表中土壤容重大致先变小再变大,可判断土壤有机质含量大致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