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050505

2024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系列 第四章 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 复习学案(含解析)

日期:2024-06-26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70次 大小:66967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4届,解析,习学,性质,海水,高三
  • cover
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 课标要求 命题趋势 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性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基础性考法:厘清特定区域海水的性质及其分布规律。 2.综合性考法:从要素综合、区域综合、时空综合的角度,分析影响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因素。 3.创新性考法:从地理环境对人类影响的角度,理解海水温度、盐度、密度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通过实验、调查,认识海水的温度、盐度、密度特征。 考点1 海水的温度和密度 【必备知识 排查】 1.海水的温度: (1)海洋热量主要收支状况。 ①热量来源:太阳辐射。 ②支出渠道:海水蒸发消耗热量。 (2)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 ①垂直规律:随深度增加而变化;表层水温最高;1 000米以内水温变化幅度较大,而1 000米以下变化幅度较小。 ②水平变化:全球海洋表层水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③时间分布规律:同一海区,夏季水温高于冬季水温。 (3)影响因素:纬度、深度、海陆分布、大气运动、海水运动等。 (4)产生的影响。 ①影响海洋生物分布:海洋表层是海洋生物的主要聚集地。 ②影响海洋运输:在冰封海域航行时需要装备破冰设施。 ③影响气候特征:从全球尺度来说,海水对大气温度有调节作用;从区域尺度来说,影响气温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 2.海水的密度: (1)概念:指单位体积海水的质量。 (2)影响因素:温度、盐度和深度(压力)。 (3)分布规律。 ①水平方向:大洋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 ②垂直方向: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变化因纬度而异。通常情况下,在中低纬度海区,一定深度内海水密度基本均匀;在高纬度海区,海水密度随深度变化较小。 ③特殊分布:有时随深度增加,海水密度会减小,呈现“海中断崖”现象。 【填绘】 绘制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图 提示: 【点拨】 世界海洋表层水温最高的海域不是在赤道附近 北半球陆地面积较大→在吸收的热量相同的情况下,陆地的温度要高得多→陆地上方的大气吸收的热量也要高得多→这些热量通过大气环流传递给同纬度的海域→世界上水温最高的海域不在赤道附近,而在北纬10°左右。 【深研】 阅读教材图3.16,思考:全球海洋表层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是什么 主要受哪种因素的影响 提示:由低纬向高纬递减。主要受太阳辐射的影响。 【核心要点 突破】 1.海水温度的时空变化、原因及影响: (1)海水温度的时空变化及原因。 项目 变化规律 原因 随时间变化 夏季水温高,冬季水温低 夏季海水热量收入大于支出,冬季海水热量收入小于支出 随 空 间 变 化 沿南 北方向 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太阳辐射能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沿垂直 方向 水温随深度的增加而递减,但1 000米以下的深层海水温度变化幅度较小 太阳辐射是海水热量的主要来源,而太阳辐射首先到达海水表面,越向深处海水得到的太阳辐射能越少 (2)系统分析海水温度的影响。 2.海水密度的影响因素及时空分布特征: (1)海水密度的影响因素及表现。 影响因素 表现 海水 温度 海水密度与海水温度呈负相关。海水温度越低,海水密度越大;海水温度越高,海水密度越小 海水 盐度 海水密度与海水盐度呈正相关。海水盐度越高,海水密度越大;海水盐度越低,海水密度越小 海水 深度 (压力) 海水密度与海水深度呈正相关。海水深度越大,海水密度越大;海水深度越小,海水密度越小 (2)海水密度的分布及变化特点。 ①水平分布:大洋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 a.赤道海区→温度较高,盐度较低→表层海水密度最小。 b.极地海区→海水结冰,盐度较高→表层海水密度最大。 c.近海沿岸密度小,海区中央密度大,河口地区密度最小。 ②垂直分布: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变化因纬度而异。 a.在中低纬度海区,一定深度内海水密度基本均匀,往下(一般至1 000米深),海水密度随深度增大而迅速增加,再往下则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变化很小。 b.在高纬度海区,海水密度随深度变化较小。 ③时间分布:表层海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