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050508

2024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系列 第四章 第三节 海水的运动 复习学案(含解析)

日期:2024-06-26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11次 大小:77760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4届,解析,习学,运动,海水,高三
  • cover
第三节 海水的运动 课标要求 命题趋势 1.运用图表资料,说明海水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运用世界洋流分布图,说明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并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1.基础性考法:厘清海浪、潮汐、洋流等海水运动的形式、成因、分布及其影响。 2.综合性考法:从图表资料中解读和获取地理信息,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并能阐述各种海水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创新性考法:从“地对人的影响”的角度,分析解决海水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一系列相关生产、生活的问题。 考点1 海浪和潮汐 【必备知识 排查】 1.海浪: 常见类型 风浪、涌浪、近岸浪 常见成因 由风力形成的;浪高越高,能量越大 特殊 海浪 海啸 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滑坡、坍塌可能会引起海水的波动,甚至形成巨浪 风暴潮 在强风等作用下,近岸地区海面水位急剧升降 海浪 灾害 ①热带、温带的沿海地区均可能遭受风暴潮的袭击;②海啸和风暴潮能量巨大,往往给沿岸地区带来灾难性后果;③海浪是塑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海浪对海岸线的侵蚀作用) 海岸 防护 人们通过工程和生物措施来减缓海浪对海岸的侵蚀,如修建海堤、种植海岸防护林、修建(多层)挡潮闸等 2.潮汐: (1)概况。 ①概念:海水的一种周期性涨落现象。古人将白天的海水涨落称为潮,夜晚的海水涨落称为汐,合称潮汐。 ②成因:与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有关。 (2)潮汐与人类活动:潮间带采集和养殖、港口建设与航运、潮汐发电等。 【思考】 风浪、涌浪、近岸浪区别在哪里 提示:风浪:是由风的直接作用所引起的水面波动。“无风不起浪”。 涌浪:指风浪离开风区后传至远处,或者风区里的风停息后所遗留下来的波浪。“无风三尺浪”。 近岸浪:风浪或涌浪传至浅水或近岸区域后,受到海底摩擦作用,海浪的能量很快衰减,出现破碎和倒卷,形成近岸浪。 【点拨】 沿海地区利用潮汐发电一天可发4次电 涨潮和落潮均可发电→一天中白天和夜晚海水各有一次涨落潮→一天可以进行4次发电。 【核心要点 突破】 1.对海水运动形式的辨析: (1)海浪与潮汐。 形式 成因 时间 方向 规模 海浪 风力、海底地震等 无周 期性 多随风向的变化而变化 较小 潮汐 月球和太阳的引力 有周 期性 海水定时涨落 大 (2)风暴潮与海啸。 形式 成因 实质 波长 速度 风暴 潮 海面大气运动 表层的海水运动 不到1千米 比较慢 海啸 海底地质作用 海水的整体运动 长达几百千米 非常快 2. 分析潮汐的形成和潮差大小: (1)潮汐的形成。 潮汐是由于太阳、月球与地球之间的引力而产生的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当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太阳和月球对地球的引力就会相互叠加,形成大潮;当太阳和地球的连线与地球和月球的连线垂直时,太阳和月球对地球的部分引力会被抵消,形成小潮。其形成原理如下图所示: 因三者的位置关系与月球的位置直接相关,所以,潮汐变化周期与月相变化周期相似。 (2)影响潮差大小的因素。 ①日、地、月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出现大潮,潮差大;日、地和地、月连线垂直时出现小潮,潮差小。 ②海湾轮廓:海湾“外宽内窄、口大肚小”,容易形成大潮,潮差大。 ③海上风向:海上盛行风吹向河口内,会使得更多海水进入海湾,潮高会更高,潮差也会更大。 ④河流水量:若河流水量较大,则河水和潮水叠加,潮高就会更高。 (3)从地理的角度解释苏东坡诗句:“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①杭州湾呈喇叭口状; ②农历八月(秋分前后),月地距离最近;  ③农历十五前后,日、地、月三者同线; ④秋季盛行东南风,风助潮势;  ⑤钱塘江水流量大,江水与海水相互顶托。 【知识拓展】海水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海浪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影响 利用与防御 有 利 影 响 重要的海洋能源 利用波浪能发电 可利用的自然资源 冲浪运动需要较高的浪高来增加挑战性 不 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