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050511

2024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系列 第四章 第四节 海—气相互作用 复习学案(含解析)

日期:2024-06-26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93次 大小:98583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4届,解析,习学,相互作用,高三,第四
  • cover
第四节 海—气相互作用 课标要求 命题趋势 运用图表,分析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解释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1.基础性考法:以图文资料为载体,弄清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发生影响的区域及特点。 2.综合性考法:依据真实情景,理解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过程。 3.创新性考法:结合实例,探究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考点1 海—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水热平衡 【必备知识 排查】 1.海—气之间的水分交换: 2.海—气之间的热量交换: (1)海洋通过潜热、长波辐射等方式为大气运动提供能量。 (2)大气主要通过风向海洋传递动能。 (3)海—气热量输送的主要途径。 3.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 海—气相互作用通过大气环流与大洋环流,驱使水分和热量在不同地区传输,维持地球上水分和热量平衡。 【深研】 阅读教材图4.16,思考: (1)为什么说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来源是海洋 提示:陆地对大气水的贡献率约为12.5%,海洋对大气水的贡献率约为87.5%,所以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来源是海洋。 (2)如果海洋蒸发量增加或减少,陆地可能会发生什么变化 提示:若海洋蒸发量减少,输送到陆地上的水汽减少,陆地上的降水量就会减少,陆地水资源也就相应减少,会变得干旱。 【核心要点 突破】 1.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交换: (1)海洋与大气之间进行水热交换的形式。 项目 水的交换方式 热量(能量)的交换方式 海洋→大气 蒸发 潜热、长波辐射 大气→海洋 降水 风力使海水运动 (注:海洋对大气的作用是热力的,大气对海洋的作用是动力的) (2)影响海—气之间水热交换的因素。 (3)海洋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 2.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平衡: (1)海—气相互作用与水平衡。 ①海洋上中低纬度大部分地区平均降水量远远小于蒸发量,呈现负值;高纬度地区蒸发微弱,呈现正值。 ②陆地各纬度带平均降水量皆大于蒸发量,呈现正值。低纬度地区尤其显著。 (2)海—气相互作用与热量平衡。 【高考预测 精练】 角度1 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交换   读世界海陆分布图,完成1、2题。 1.①~④海区中,海—气间的水分交换最微弱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2.在地球上高低纬度间的热量输送中,海洋输送热量超过大气输送热量的海区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1选C,2选A。第1题,海—气间的水分交换的活跃度与海水温度呈正相关。①②海区纬度低,海水温度高;④海区有暖流流经,海水温度较同纬度海区高;③海区有寒流流经,海水温度低于同纬度海区,故海—气间的水分交换最微弱。第2题,①②海区大气环流方向为由高纬度地区向低纬度地区,而大洋环流为暖流,故海洋输送热量超过大气输送热量。 角度2 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平衡  ———海浩”是指海面上出现白茫茫云雾的现象。某日清晨,青岛经历寒潮天气时,青岛近海海域像开了锅,海面上“蒸汽腾腾”,海水仿佛被煮沸了一般;船只、海岛影影绰绰,仿佛置于云层之上,如梦如幻。下图为青岛近海海面出现的“海浩”奇观图。据此完成3、4题。 3.“海浩”景观的形成反映出 (  ) A.海—陆间的水汽输送 B.海—气间的水热交换 C.海面风力较小 D.水温低于气温 4.“海浩”景观的形成有利于 (  ) A.加大海—气间热量差异 B.维持水热平衡 C.加大海—气间水分差异 D.维持大气稳定 【解析】3选B,4选B。第3题,由材料可知,青岛经历寒潮天气,当干冷的气流经过暖湿的海面时导致海面水汽凝结形成水晶,“海浩”现象反映出海—气之间的水热交换,不是海—陆间的水汽输送。第4题,“海浩”现象是寒潮过境时干冷气流与海面暖湿气流发生水热交换,暖湿气流遇到干冷气流凝结形成水晶,海—气之间的水热交换可以维持水热平衡。 【加固训练】   读某区域图,完成(1)~(3)题。 (1)海域①~④中,蒸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