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050516

2024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系列 第五章 第三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 复习学案(含解析)

日期:2024-06-26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66次 大小:94903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4届,地貌,解析,习学,形成,构造
  • cover
第三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  课标要求 命题趋势 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1.基础性考法:通过观察景观照片、示意图片准确判断并识别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的类型。 2.综合性考法:以典型地貌景观或地质剖面图为载体,从内力作用的角度探究褶皱、断层构造、板块运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3.创新性考法:创设新的情境,考查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考点1  地质构造、板块运动与地貌 【必备知识 排查】 1.地质构造与地貌: (1)褶皱与地貌。 ①形成原因: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力作用使岩层发生塑性变形。 ②基本形态与地貌 基本形态 背斜 向斜 岩层形态 向上拱起 向下弯曲 岩层新老关系 中间老、两翼新 中间新、两翼老 常见地貌 常形成山岭 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地形倒置 (2)断层与地貌。 ①定义:强大的压力、张力等超出岩石的承受能力,岩层发生断裂,两侧岩层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 ②断层对地貌的影响。 位移类型 地貌类型 水平方向 岩层在水平方向上被错断 垂直方向 相对上升(地垒) 发育成块状山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 相对下降(地堑) 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断层沿线 岩石破碎,易受风化侵蚀,发育成沟谷、河流 2.板块运动与地貌: (1)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岩石圈由多个不规则的板块组成,板块上覆于软流层之上。板块内部相对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 (2)板块运动与地貌。 ①板块相向运动形成巨大山系、海沟、岛弧等。 ②板块相离运动形成裂谷、海洋。 【深研】 阅读教材图2.15和图2.16,思考: (1)沿图2.15数字②处作水平剖面,岩层新老如何变化 提示:中间老,两翼新。 (2)沿图2.15数字⑦处作垂直剖面,岩层新老如何变化 提示:越向下岩层越老。 (3)图2.16地形倒置是如何形成的 提示:背斜顶部受张力产生裂隙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岩石致密,不易被侵蚀,相对高耸成为山岭。 【思考】 如何判断是否有断层 提示:一是看岩层是不是受力断裂。二是看它是否沿断裂面有明显的位移,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才是断层。 【填绘】 绘制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示意图 提示: 【点拨】 板块边界分布有规律 (1)生长边界主要分布在大洋中,消亡边界主要分布在海陆交界处。 (2)陆地面积最大的板块是亚欧板块,海洋面积最大的是太平洋板块。 【高考真题 剖析】 (2022·浙江6月选考)下图为世界局部图。完成(1)(2)题。 (1)图中海沟的成因是 (  ) A.亚欧板块张裂 B.美洲板块抬升 C.太平洋板块张裂 D.太平洋板块俯冲 (2)与海沟相伴的宏观地形有 (  ) ①海岭 ②裂谷 ③山脉 ④岛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考场速解模式] 抓 信 息 ①地点→阿留申海沟; ②事象→海沟的成因; ③考查→板块运动与地貌 建 联 系 第(1)题:阿留申海沟位于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之间的消亡边界→受碰撞挤压→太平洋板块俯冲插入美洲板块底部→太平洋板块一侧挤压下沉→形成海沟。 第(2)题: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在消亡边界挤压碰撞→大洋板块一侧下沉→海沟,大陆板块一侧受抬升→岛弧或海岸山脉→岛弧或海岸山脉与海沟相伴 【解析】(1)选D,(2)选C。第(1)题,据图可知,阿留申海沟位于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之间的消亡边界,受碰撞挤压,太平洋板块俯冲插入美洲板块底部,太平洋板块一侧挤压下沉,形成海沟;美洲板块一侧受抬升形成岛弧或海岸山脉;海沟区域不临亚欧板块,且亚欧板块属大陆板块,张裂应形成裂谷;板块张裂在海底形成海岭。第(2)题,据所学可知,生长边界受张裂在海洋中形成海岭,在陆地上形成裂谷,二者不与海沟相伴;据上题分析可知,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在消亡边界挤压碰撞,大洋板块一侧下沉形成海沟,大陆板块一侧受抬升,形成岛弧或海岸山脉,岛弧或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