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050518

2024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系列 第五章 第四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 复习学案(含解析)

日期:2024-06-26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71次 大小:96104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4届,地貌,解析,习学,发育,河流
  • cover
   第四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  课标要求 命题趋势 结合实例,解释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1.基础性考法:认识并准确判断河流的侵蚀地貌、堆积地貌的特点、分布和形成过程。 2.综合性考法:结合流水作用的特点,综合分析不同的河流地貌的发育、分布特点,并理解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创新性考法:结合真实情境理解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形成原因,探究不同河流地貌聚落选址的优缺点。 考点1 河流地貌 【必备知识 排查】 1.河流侵蚀地貌: 发育阶段 初期 中期 后期 发育位置 河流上游 河流中游 河流下游 侵蚀类型 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 向下的侵蚀作用减弱,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 继续向河谷两岸侵蚀 地貌特点 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V”形 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道更为弯曲,河谷拓宽 河谷展宽,横剖面呈宽而浅的槽形 演变顺序 2.河流的堆积地貌: (1)冲积扇(洪积-冲积平原)。 ①分布:位于河流的出山口,较多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区。 ②形成过程:河流流出山口,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宽,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挟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下来,形成冲积扇(洪积扇)。 (2)河漫滩平原。 中下游地区,河流凸岸堆积,堆积体不断扩大并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 (3)河口三角洲。 当河流入海或入湖时,若入海处或入湖处水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水或湖水顶托作用,泥沙就会堆积在河口前方。 【思考】 峡谷与峡湾有什么区别 提示:峡谷:呈“V”形,是狭而深的河谷,多发育于地势起伏大的山区,河流强烈下切侵蚀形成。 峡湾:冰川槽谷被海水淹没形成的狭窄的海湾。特点是狭长、曲折、岸壁陡峭,峡湾在挪威西海岸最为典型。 【深研】 阅读教材图2.32,思考: (1)河道比较平直时,河流侵蚀的主要动力是什么 提示:地转偏向力。 (2)弯曲的河道,凸岸堆积,凹岸侵蚀是受什么力的作用 提示:离心力作用。 【点拨】 冲积扇从扇顶到扇缘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 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流速减慢→比重大的颗粒物先沉积,比重小的后沉积→冲积扇从扇顶到扇缘的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 【高考真题 剖析】 (2022 广东选择考)河床纵剖面是指由河源至河口的河床最低点的连线剖面。青藏高原东南部的帕隆藏布江某段河床纵剖面呈阶梯状形态;近几十年来,在该河段有湖泊发育。下图示意该段河床纵剖面形态。据此完成(1)(2)题。 (1)第Ⅰ段河床纵剖面阶梯状形态形成的自然原因是 (  ) A.地质构造差异抬升 B.河流的阶段性下切 C.原始河床地形差异 D.滑坡、泥石流作用 (2)在第Ⅱ段河床,纵剖面①→②→③的发育过程反映该段河床 (  ) A.淤积大于侵蚀 B.侵蚀大于淤积 C.侵蚀-淤积平衡 D.持续不断侵蚀 [考场速解模式] 抓 信 息 ①地点→青藏高原东南部的帕隆藏布江某段; ②事象→河床纵剖面形态; ③考查→河流地貌的发育 建 联 系 第(1)题:该河段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山高谷深→地势落差大→位于夏季风迎风坡→降水多;该地多地震→岩石破碎→该河段滑坡、泥石流发生时→带来的大量固体物质堵塞河道→多个堰塞湖→多个河段泥沙淤积→河床抬升→阶梯状的河床形态。 第(2)题:纵剖面①→②→③→河床的海拔不断升高→河床不断变浅→从2007年到未来,河床泥沙淤积的速度大于河床被侵蚀的速度→河床堆积物变多→河床抬升 【解析】(1)选D,(2)选A。第(1)题,图中没有显示该河流的地质构造情况,看不出来地质构造的变化情况;河流的阶段性下切会造成河床变深,不会使得河床抬升;原始河床从高到低,形态比较均匀,差异较小;该河段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该地山高谷深,地势落差大,位于夏季风迎风坡,降水多,该地多地震,岩石破碎,结合题干中“湖泊发育”可以推断,该河段滑坡、泥石流发生时,带来的大量固体物质堵塞河道形成多个堰塞湖,从而导致多个河段泥沙淤积,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