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050523

2024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系列 第五章 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地貌的观察 复习学案(含解析)

日期:2024-06-26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91次 大小:60329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地貌,类型,解析,习学,观察,2024届
  • cover
第五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地貌的观察 课标要求 命题趋势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1.基础性考法:依据地理图像识别并准确描述地貌类型的特点。 2.综合性考法:结合真实实例,理解并解释地貌的成因。 3.创新性考法:观察景观图片或地质图,通过分析地貌类型的特征阐释地貌的形成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关系。 考点1 常见地貌类型 【必备知识 排查】 1.喀斯特地貌: 地貌类型 成因 主要分布地区 喀斯特 地貌 溶沟、洼地、峰丛、峰林、孤峰、残丘 流水侵蚀 有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的湿润地区 石钟乳、石幔、石帘、石笋、石柱 化学沉积 2.河流地貌: (1)河流上游→流水侵蚀→“V”形河谷。 (2)河流中下游→流水堆积→冲积平原、三角洲。 3.风沙地貌: (1)主要分布地区:干旱、半干旱地区。 (2)风力侵蚀地貌: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雅丹地貌。 (3)风力堆积地貌:沙丘、黄土地貌。 4.海岸地貌: 地貌类型 成因 主要分布地区 海岸地貌 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穴、海蚀拱桥、海蚀柱 海浪侵蚀 沿海地区 海滩、沙坝 海浪堆积 【点拨】 水的流动性越强,溶蚀能力越强 水的流动性强→溶解的物质被及时搬运离开→有利于溶解的持续进行。 【思考】 形成峰林的流水侵蚀作用与形成“V”形河谷的流水侵蚀作用完全相同吗 提示:不完全相同。形成峰林的作用是流水的化学溶蚀作用,而形成“V”形河谷的是流水的物理侵蚀。 【深研】 阅读教材图4.11和图4.12,思考: (1)风沙地貌只分布在干旱地区吗 提示:湿润、半湿润地区也有风沙地貌分布。 (2)雅丹地貌的走向与盛行风向是什么关系 提示:雅丹地貌的走向与盛行风向是一致的。 【高考真题 剖析】  (2022·浙江6月选考)近年来,全球冰川消融日益严重。我国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成员跟随科学家在青藏高原某地利用无人机研究冰川消融,并拍摄了冰川消融后的地貌照片。下列四幅照片,属于此次拍摄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考场速解模式] 抓信息 ①地点→青藏高原某地; ②事象→冰川消融; ③考查→常见地貌的观察 建联系 ②→宽广的谷地,谷中可见大小不一的石块→冰蚀“U”形谷→冰川消融后的地貌照片 【解析】选B。观察四幅图片可知,①是新月形沙丘地貌,②是宽广的谷地,谷中可见大小不一的石块,可推断为冰蚀“U”形谷, ③是石林地貌, ④是雅丹地貌。属于冰川消融后的地貌照片是②。 【核心要点 突破】 1.喀斯特作用的基本条件: 喀斯特作用的进行主要取决于岩石的可溶性和水的溶蚀能力。喀斯特作用的深入程度则主要受岩石的透水性和水的流动性影响。具体影响因素如下表所示: 影响喀斯特作用的因素 对喀斯特作用的影响 岩石的 可溶性 岩石成分,如石灰岩、白云岩 岩石的可溶性强,喀斯特作用强;反之则弱 岩石的 透水性 孔隙、裂隙大,透水性强 水的 溶蚀 能力 水体 成分 二氧化碳含量 水中所含二氧化碳、无机酸、有机酸数量越多,水的溶蚀力越强;反之则越弱 有机酸含量 无机酸含量 水的 流动 性  大气降水多,流动性强 水的流动性越强,水的溶蚀能力越强;反之则越弱 地面坡度大,流动性强 岩石裂隙大,流动性强 裂隙连通性好, 流动性强 2.喀斯特地貌类型: 喀斯特地貌可分为地表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其代表性形态及其成因如下表所示: 类型 形态 成因 地表喀斯 特地貌 石芽→石林→峰林、峰丛→孤峰→残丘 溶蚀 溶沟→溶蚀洼地→溶蚀谷地 落水洞、天生桥 地下喀斯 特地貌 溶洞 溶蚀 石钟乳、石笋、石柱 沉积 【知识拓展】两大视角考查沙丘地貌 (1)运用图示突破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的区别。 ①固定沙丘堆积的一层层沙的结构是由里向外逐渐变新的堆积: ②流动沙丘堆积的一层层沙基本上是与陡坡平行的,沙丘移动方向与风向一致: (2)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