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055220

2.2运动的规律性 教案 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必修4

日期:2024-06-16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65次 大小:17382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运动,规律性,教案,高中,思想政治,统编
  • cover
2.2运动的规律性 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及解读】 课程标准:说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阐释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表达无神论立场;表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态度。 解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体现,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立足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正确理解和把握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而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深刻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并以此作为行动的“向导”。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二课的第二框题。本框题包含“规律是客观的”、“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和“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要讲述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以及所有的运动都有其自身的规律。本框题内容一方面衔接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另一方面关联着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发展观和矛盾观,既科学地阐释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回答了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也引发了我们对物质世界存在状态的进一步思考。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避免犯形而上学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的错误。 科学精神: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分析问题,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按客观规律办事的意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自身能力。 公共参与:尊重规律基础上去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造福人类。 【教学重点】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规律的含义及特点。 【教学难点】意识的能动作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曾经,二十四节气的时间刻度,深深刻进了我们祖辈生命中的每一个方面:吃饭、穿衣、工作、生活。但是现在,我们中还有多少人能逐一数出这24个节气呢? 气象科学蓬勃发展,现代农业方兴未艾,在急速奔涌的新时代,我们与二十四节气似乎已经产生了某种程度上的“脱钩”。穿梭于城市霓虹中的我们,或许已经很久没有注意到手机日历中关于节气来临的推送,或许要靠着朋友圈的“提醒”才想起春饮新酒,夏望繁星,秋观雁归,冬会初雪,才想起冬至饺子夏至面。 本节课我们将通过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框《运动的规律性》探索二十四节气蕴含的古人智慧和哲学思想。 新课讲授: 一、规律是客观的 【阅读与思考1】 材料一:春夏秋冬,光阴荏苒,在季节的更迭和时间的流逝中,气温寒暑、花草鱼虫、景观风物……也随之不断变化。 材料二:整个自然界,从最小的东西到最大的东西,从沙粒到太阳,从原生生物到人,都处于永恒的产生和消灭中,处于不断的流动中,处于无休止的运动和变化中。 ———恩格斯 结合材料一,谈谈你恩格斯对这句话的理解。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 教师追问:2023年7月28日至8月8日,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四川成都举办,哲学上所讲的运动和这个运动会的运动一样吗? 学生交流发言: 教师总结: 1.运动的含义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具体表现为: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社会运动、思维运动等。 注意:哲学上讲的运动是一个高度抽象概括的哲学范畴,它不同于社会生活中人们常讲的具体运动(如机械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等具体的运动形式),它是对世界上一切运动形式共同特征的概括和总结,二者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2.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