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059419

1_1_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模型——地球仪(课件)【人教版七上地理高效实用备课】(共31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8次 大小:6857037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地球,31张,备课,实用,高效,地理
  • cover
(课件网) 人教七上地理同步精品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1.1.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学习目标 新课引入 新知学习 课堂小结 1 2 3 4 1.熟记地球的形状 2.熟记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 3.能在地球仪上识别出经线、纬线 4.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历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 学习目标 重难点 地球如此浩瀚壮丽,你知道人类对它形状的认识历程么? 新课引入 “盖天说” 天圆地方 古代人由于活动范围狭小,往往凭自己的直觉认识世界,看到眼前的地面是平的,就以为整个大地是平的,并且把天空看作是倒扣着的一口巨大的锅。我国古代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 一、地球形状的认知历程 新知学习 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也是个球体,于是就有了“地球”的概念 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20世纪,人类进入了太空,从人造卫星上拍摄了地球的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美丽的蓝色弹珠 归纳 天圆地方 据太阳、月亮推测 麦哲伦环球航行 地球卫星照片 经过漫长的历程,我们认识到地球是一个球体。 拓展知识 活动:还有哪些证据证明地球是球体? “ ” 2.登高望远,如果是平的,站哪都能看见一样的地方。 1.远处来的帆船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3.月食地影 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 赤道周长: 表面积: 记一记?2 分 钟 时 间! 约4万千米 6371千米 约5.1亿平方千米 二、地球的大小 用你学校中熟悉的事物作比较,感受地球的大小,完成下表 表面积5.1亿 平方千米 约相当于 个足球场的总面积(足球场面积约7000平方千米) 最大周长4 万千米 约相当于 个400米跑道的总长 72857 10万 柯南闲来无事想去拜访地球另一端的父母,他打算遁地前去,从家中钻入地底,始终保持直线穿越地心到达父母家,他走的距离是多少? 野原美伢突发奇想,想自己给地球缝一件衣服,为了省钱、节省布料,她想刚刚好做一件适合地球的,要不大不小,你觉得布料要多大? 6371×2=12742km 5.1亿平方千米 思考 地球仪:仿照地球的形状,按一定比例缩小制作的地球模型。 三、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海洋 陆地 山脉 河湖 国家、城市 地球自转轴 地轴并不是真实存在的,是人们假想的轴 地轴 地轴不垂直于地面,与地面成66.5度夹角 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中对着北极星方向的点。 地球上的最北点 北极 地球上的最南点,与北极对应的点。 南极 地球仪上与南、北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 赤道 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纬线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 经线 经纬互“锤”(垂) 归纳: 地球是个球体 地球和地球仪 平均半径:6371千米 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表面积:约5.1亿km2 地球的大小 地球仪 经线:连接南北极点,垂直与纬线的线 纬线: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地球形状的认知历程 两极:南北极点 地轴:假想轴 课堂小结 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探索过程。下列不能证明地球形状为球体的是( ) A.流星现象 B.麦哲伦环球航行 C.人造卫星拍摄的照片 D.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A 随堂练习 2.人类利用人造卫星精确地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下列数据正确的是( ) A.平均半径6371米 B.最大周长约4万米 C.表面积5.1亿平方米 D.赤道长度相当于1万个400米跑道总长 A 3.在空间站能观测到地球表面的( ) A.经线B.纬线C.地轴 D.海洋 4.在空间站,可见证地球( ) A.是巨大的球体 B.天圆地方 C.围绕太阳公转 D.围绕月球公转 D A 随着我国航空航天技术的快速发展,已有多名宇航员进入太空。下图为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