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7061762

第14课《如何欣赏书法作品》(选修)课件(共42页)+教案

日期:2025-05-16 科目:美术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2次 大小:3185003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14课,如何欣赏书法作品,选修,课件,42页,教案
    (课件网) 美 术 年级:八年级 学科:美术(人美版上册) 如何欣赏书法作品(选修) 我们都知道“诗仙”李白,“诗圣”杜甫,那你们知道“书圣”是谁吗? 他的代表作品是什么呢?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书写是使用文字的基本技能。然而,汉字的书写不仅是一种技能,还是一门独特的艺术———书法。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中国汉字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开始以图画记事,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成了当今的文字,又因祖先发明了用毛笔书写,便产生了书法,古往今来,均以毛笔书写汉字为主。 书法 书法欣赏,是指人们通过对书法作品的视觉感知,运用相关知识和生活经验对书法作品进行审美判断,从而理解书法作品、书法家以及书法现象的思维活动。 欣赏书法,既要了解作品的神采意蕴、章法结构和用笔特征,又要了解书法家,了解作品所处的时代审美特征、诞生过程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等背景知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欣赏书法作品。 书法欣赏 王羲之 王羲之,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今属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王羲之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王羲之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初月帖(书法,局部)王羲之 ▲频有哀祸贴(书法,局部) 王羲之 ▲神龙本兰亭序(书法,24.5厘米×69.9厘米) 东晋 王羲之 兰亭序 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等人在绍兴东南的兰亭举行“修禊”活动。暮春的兰亭,“天朗气清”,和风拂面。文人雅士们“曲水流觞”,饮酒赋诗。诗篇汇集,名为《兰亭集》,并公推王羲之作序。王羲之乘着兴致,以鼠须笔、蚕茧纸写下了文辞优美、书法精绝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 兰亭集序 [ 魏晋 ]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兰亭序(书法,局部) 东晋 王羲之 《兰亭序》的书法风格具有秀美多姿的点画和沉稳内敛的力感交织而成的美韵,书法理论家曾以“遒媚”一词来概括其神采。我们欣赏《兰亭序》,感觉它像一首抒情诗,展示出“飘若游云,矫若惊龙”的审美特色。透过行间字里,书法家洒脱不羁的人生襟怀与潇洒如意的笔墨相生发,给人们以美的享受。 神采意蕴 从通篇章法看,《兰亭序》前松后紧,具有手稿随意自然的特点。开篇数行字几乎是行楷,字字独立,笔笔规矩,随着书家情绪的渐入佳境,内在的激情不可遏止,字形或大或小,字势时侧时正,欹侧而能整饬,妩媚却又天然。字与字、行与行顾盼生姿,前呼后应,行气流畅,文、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