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070575

纲要(上)第12课 文物看历史,回望千年间——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课件(21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0次 大小:1494918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纲要,21张,课件,文化,金元,宋夏
  • cover
(课件网) 文物看历史 回望千年间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目录 CONTENTS 弦歌不辍,生生不息———踏访武夷看大儒 01 文脉赓续,历久弥新———欣赏文艺与科技 02 殊途同归,多元共通———感受各民族文字 03 弦歌不辍,生生不息 ———踏访武夷看大儒 福建武夷山朱熹园 朱熹塑像 凤凰巷内的“朱子社仓” 2021年总书记到福建武夷山 弦歌不辍,生生不息———踏访武夷看大儒 材料一 儒学正统地位确立之后,治经道路,随着时间的推移,愈走愈窄,从而严重地阻碍了儒学的发展。自南北朝以来,佛教、道教获得了大发展,在意识形态上大有取代儒学之势。进入宋代,小规模的农民起义不断。大规模的边境冲突也时有发生,一些儒家学者想从儒学经典中去寻找挽救社会危机的思想武器。同时,这一时代,广大平民有机会加入读书人的行列,他们由于出身贫苦,没有旧的经学传统的束缚,所以易于建立新的儒学体系。在这种形势下,自北宋中期起,儒学发展出了新学派———理学,它是一套包括宇宙观、人生观、认识论、方法论在内的理论体系。它认为“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也称“天理”。人生的目标,应当是“存天理、灭人欲”。理学还提出“格物致知”,认为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儒家学说日益僵化; 受到佛教与道教思想的冲击; 宋代社会危机出现; 儒家学者力图挖掘儒家经书的思想内涵,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 科举考试的发展,推动社会阶层的流动; 印刷术的发展,推动了文化的传播。 理学形成的背景是什么呢? 弦歌不辍,生生不息———踏访武夷看大儒 材料二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 “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存则天理灭。”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朱熹《朱子文集》 理学的主张有哪些? 1.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天理就是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2.存天理灭人欲; 3.格物致知。 弦歌不辍,生生不息———踏访武夷看大儒 材料三 宋明理学建树理想人格,对中华民族注重气节、注重道德、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产生了深远影响。从张载、文天祥、顾炎武传递出来的社会责任感和道义责任感。闪烁着理想人格和灿烂光辉,强调了宋明理学的精神价值与道德理想,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脊梁。 ———摘编自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明史》 理学的影响有哪些? 材料四 时代的震荡迫使明清之际的大儒对理学做出多方面的反省。顾炎武则批评理学“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人们愈加倾向于朱熹格物、专研经典的趋实作风,而对于王学末流沾染禅氏习气略感不满,并从明亡的反思中,意识到理学之中掺杂佛老成分的危害。 ———摘编自李汉兴《简折明清之际的理学反思》 积极影响: 1.丰富了儒家思想,使其更加哲学化、思辨化; 2.利于中华民族重气节、重道德、重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民族精神的形成。 消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工具。 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武夷山普通纪念币 文脉赓续,历久弥新 ———欣赏文艺与科技 宋 黄筌 果熟来禽图团扇面 元 赵孟頫 秀石疏林图 王实甫《西厢记》原作手迹 安徽省旌德县版书镇是木活字印刷发源地 文脉赓续,历久弥新———欣赏文艺与科技 类别 表现 宋词 元曲 话本 早期白话小说 书法 绘画 类别 表现 科技成就 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火器升级 科技人物 文艺 科技 豪放派: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柳永、李清照 散曲;杂剧:关汉卿、王实甫 追求个性,不拘法度 印刷术 火药 指南针 雕版普及,毕昇发明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