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070589

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22张PPT)

日期:2024-06-0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8次 大小:2025137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纲要,1课,中华,文明,起源,早期
  • cover
(课件网) 中华文明上下 年 五千 三千五百年? 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的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随着大会主席的落锤,中国提交的“良诸古城遗址”项目经世界遗产委员会审议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良诸古城被列入世界遗产这意味着中国文明起源和国家形成于距今五千年前,终于得到了国际承认。 良渚文化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实证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壹·跨越千年的文化之旅 ●使用火 ●从事渔猎采集生活 ●对付猛兽,过着群居生活 ●打制痕迹明显的石器 ●直立行走的元谋人 ●古人类门齿化石 元谋人博物馆 周口店遗址 旧石器时代 思考一:中国早期人类分布的基本特点? 分布广泛 大多沿河分布 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 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的北京人 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 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图 新石器时代 思考二:新石器时代文明遗存的分布特点? 分布广泛 大多沿黄河,长江分布 (猪纹陶钵) (骨耜) (稻谷) (玉器) (彩绘陶器) (黑陶) (玉龙) (箍形玉器) 黄河中游仰韶文化庙底沟期的彩陶风格影响所及,东到辽西和山东、南到江汉平原达大半个中国。而具有江浙地区崧泽文化特点的陶器群也广泛出现在北至山东、西抵洞庭湖东岸的广大地带。长江中游大溪文化风格的彩陶和刻纹白陶,出现在岭南直至珠江三角洲地带。 -﹣张传玺等《中华文明史》 中华文明起源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多元性 开放性 包容性 多元一体 满天星斗 材料一: 新石器时代 满天星斗 多元一体 姜寨聚落遗址反映了由五个大家族组成的一个氏族公社,它有氏族公共墓地,但各个墓葬的随葬品不多,差别也不大,反映了尚未产生贫富分化的母系氏族公社状况。 陕西临潼姜寨聚落遗址复原图 仰韶文化聚落形态的典型代表 材料二:良渚古城内城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外城约630万平方米。古城和水利系统总量超过1000万平方米。 材料二:单以填充莫角山平台的工程为例,30万平方米的平台,估计需用200万立方米的土方,至少要动员60万人日工。 --李伟:《寻找中国之始》 材料三:在良渚文化遗址中,上层贵族葬在专门的墓地里,并发现有大量的宗教性玉器、祭坛和豪华的丧葬行为;中小贵族虽然没有专用墓地,但他们的墓葬中也有棺椁和精美的随葬品,只是数量较少而己。至于一般的社会大众的墓葬里,往往只有若干日常生活用具。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主编《中华文明史》 良渚古城 早期城市的典型代表 母系氏族社会:生产力低下,氏族成员共同劳动,成果共享 父系氏族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开始出现 新石器时代 城池面积庞大 组织调动能力强大 出现贫富差距,阶级分化 思考三: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 距今约170万年 距今约70—20万年 距今约1万年 距今约7000—5000年 距今约5000年 旧石器时期 新石器时期 原始群落 母系氏族 父系氏族 黄河中上游:仰韶文化 黄河下游:大汶口文化 长江下游:河姆渡文化 辽河上游:红山文化 龙山文化 长江流域: 良渚文化 小结 生产力的发展 出现剩余产品 私有制出现 产生贫富分化 阶级分化 生产工具进步 生产方式改变 早期国家 贰·探寻早期国家的文明印记 三皇(有争议):燧人氏(天皇)、伏羲(人皇)、神农(地皇)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黄帝 炎帝 炎黄部落联盟 华夏始祖 部落 部落联盟 邦国 国家 万邦时代 ●观象台 都城规模大,有宫殿建筑、天文建筑以及各种礼器,阶级阶层分化比较明显,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 彩绘陶壶 ● 彩绘双耳罐 夏朝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夏王是最高统治者 中央设有主管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