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070654

纲要上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课件(29张PPT)

日期:2024-06-0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3次 大小:1496602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纲要,21课,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
  • cover
(课件网) 五 四 运 动 与 中 国 产 党 的 共 诞 生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1课 ▲闻一多 山东交涉及北京学界之举动,迪纯兄归,当知原委。殴国贼时,清华不在内,三十二人被捕后始加入,北京学界联合会要求释放被捕学生,此事目的达到后各校仍逐日讨论进行,……国家至此地步,神人交怨,有强权,无公理,全国瞢然如梦,或则敢怒而不敢言……独一般学生敢冒不韪,起而抗之,虽于事无大济,然而其心可悲,其志可嘉,其勇可佩!所以北京学界为全国所景仰,不亦宜乎 ……乃国家育养学生,岁糜巨万,一旦有事,学生尚不出力,更待谁人 ……此次各界佩服北京学生者,以其作事稳健,男在此帮忙决不至有何危险,两大人务放心。 男骅叩 1919年5月17日 闻一多与父母在信件中所述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你判断的根据是? “有强权,无公理”背后又是什么历史事件? ▲闻一多(1899———1946) 壹 新青年·新觉醒 (一)五四运动 起因:帝国主义国家在巴黎和会上拒绝中国代表提出的正当要求(导火索) 1919年 5月4日 学生街头游行请愿 北京 1919年 5月5日 北京 各大专学校总罢课 5月14日-18日 全国 支持北京学生的游行遍及各地 北京 6月3日-4日 北京大批学生被捕 1919年 6月5日 上海 出现大规模工人罢工和商人罢市 结果: 释放学生,拒绝签字 过程: (一)五四运动 口号:“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反帝 反封建 彻底的 斗争精神 材料一:五四运动中有小学生决议不购食日制之奶糖,有牙医明白标示“不医仇人”,有南洋同学提议开除章宗祥学籍,并在校中铸像惩奸……为了抗日除奸,人人身体力行。至于处于社会底层的苦力、小工也上街游行,散发传单。“有小工数百人,游行街市,泥涂手足,油漆未涤,臂圈白布,上书一‘救’字。旁有类似排长者,手小旗,亦书‘救’字。前导一横额云:‘吾工界同人,从商学两界后,一致行动。’”“南市有身穿蓝衣之苦力多人,肩负白布旗,上书‘万众一心,坚持到底’八大字。还有苦力船工不为金钱所动,拒载过江日人。 ———整理自《五四细节》,陈占彪著,复旦大学-出卷网-,2019年5月第1版 参与 群体: 材料二:“大好河山,任人宰割,稍有人心,谁无义愤。彼莘莘学子,激于爱国热忱而奔走呼号,前赴后继,以草击钟,以卵击石……其心可悯,其志可嘉,其情更有可原。” ———吴佩孚致徐世昌的通电 爱国 学 生 工人 军 阀 商 人 农民 性质一: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性质二:五四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 探究一:报刊报道中的五四 材料三:《华盛顿邮报》对五四运动的报道同样具有双重性: 一方面认为反日爱国运动具有积极作用,“反日情绪持续高涨,种种迹象也使日本人看到尽快向中国归还山东的必要性”,另一方面,由于立场的限制,对五四运动的评价逐渐趋于负面。《华盛顿邮报》站在北洋政府的立场上进行报道,频繁使用“变乱”、“动乱”、“骚乱”、“焦虑”等负面词汇定性五四运动,报道甚至将中国民众的抗议活动称为“焦虑不安席卷中国”。 ———《<华盛顿邮报>镜像下的山东问题与五四运动》 材料四:《大阪朝日新闻》的主题主要覆盖两个方面: 日本人在华遇害与中国学生的疯狂举动。6 月4 日的《广东的排日暴动》用大号字体报道了当地中国人袭击日本商店的事件,中国人被描绘成狂热的暴徒,为日本读者制造了一种恐慌感。这一时期的用词再次升级,“猖獗”、“险恶”等词开始多次出现。在日本媒体的报道中,狂热的中国学生已经失去理智,不仅伤害日本人,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