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 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目标导航 知识要求 素养目标 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方式和特点。 1.综合思维:结合具体材料,综合分析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特征、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2.地理实践力:运用地球自转和公转规律,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3.区域认知: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速度变化特点。 预习导学 导学探究 拓展探究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预习导学 一、地球的自转 1.概念:地球始终在绕其自转轴自 向 地旋转着。 2.地轴:地球的自转轴,北端始终指向 星附近。 微评价1 能证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事例有哪些 提示:太阳的东升西落、月亮的东升西落、科技馆中的傅科摆等。 3.方向:自西向东。 (1)从北极上空观察,地球呈 时针方向旋转。 (2)从南极上空观察,地球呈 时针方向旋转。 西 东 北极 逆 顺 4.速度 (1)角速度:除南北极点为0外,其余各地均为每小时 。 (2)线速度:赤道上最大,由赤道向两极 ,两极点为 。 5.周期:1日。 微评价2 发射航天器为什么在低纬度比较合适 一般向哪个方向发射,为 什么 提示:低纬度地区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低纬度向东发射可获得一个较大的初速度,节省燃料,发射容易成功。 15° 递减 0 二、地球的公转 1.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1)概念:地球围绕 旋转的运动。 (2)方向:自 向 。 (3)轨道:近似正圆的 形轨道,椭圆有两个焦点,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 上(如图)。每年 月初,地球距离太阳最近,这个位置叫近日点,即图中A点;每年 月初,地球距离太阳最远,这个位置叫远日点,即图中B点。 太阳 西 东 椭圆 焦点 1 7 (4)速度:地球公转的平均线速度约为每秒30千米,平均角速度约为每日1°。 (5)周期:1年。 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产生:地球 ———赤道面,地球 ———黄道面,两平面之间存在一个交角。 (2)度数:目前是 ,地轴同黄道面斜交的角度为66°34′。 (3)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①依据: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和黄赤交角的大小,在一定时期内可以看作是 的。随着地球在公转轨道位置的变化,太阳直射点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自转 公转 23°26′ 不变 ②变化如图表所示(以北半球为例)。 位置 日期 太阳直射 点的位置 太阳直射点的 移动轨迹图 .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 赤道 .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 北回归线 . 秋分日:9月23日前后 赤道 .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 南回归线 B C D A (4)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太阳直射点在 之间的周期性往返运动。 微评价3 春、秋分日及冬、夏至日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的现象有何 不同 提示:春、秋分日时,全球各地昼夜平分;冬至日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夏至日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南北回归线 导学探究 探究一 地球运动的特点 情境诱思 毛泽东一生共创作了100多首诗词,“关注人民群众生活,以人民为主体”是毛泽东诗词的核心理念。当毛泽东得知江西余江县消灭了危害极广的血吸虫病时,他激动不已,彻夜难眠,感慨和欣喜之情化作了不朽诗篇:“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思考] (1)(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主要反映了地球运动的哪种运动形式 与诗句最吻合的地点在哪里 提示:“坐地”说明不动,因此判断是地球自转运动而“行”。“日行”说明时间是“1日”;“八万里”说明地球自转线速度是“4万千米/日”。由以上推测最吻合的地点应是赤道。 (2)(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如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它是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还是呈逆时针方向旋转 如果从南极上空看,情况又怎样呢 请你画出示意图。 提示: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如下图: (3)(地理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