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076157

山西省太原市两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分班测评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6-27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2次 大小:156178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山西省,测评,解析,原卷版,试题,历史
  • cover
太原市两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分班测评 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史料分类和史料价值是史学研究的重要途径。下图是先秦不同时期文献记载的大禹治水区域范围变化情况。据图可知,先秦时期( ) 《诗经·大雅》(西周)《墨子·兼爱》(战国初期)《孟子·滕文公》(战国中期) A. 大禹治水一手史料不断丰富 B. 大禹治水传说和史料矛盾 C. 史料真伪需要考古文物印证 D. 研究对象的范围不断扩大 2. 如图为考古学者根据距今约7000年中华大地居民的炊器使用情况,划分出不同的文化圈。这体现了( ) 文化圈 地域 典型炊器图示 釜文化圈 长江流域 三足器文化圈 淮河流域和黄土高原 筒形罐文化圈 燕山南北地区 A. 早期国家形态的出现 B. 鲜明的区域文化特色 C. 中原文化具有先进性 D. 成熟的青铜铸造工艺 3. 春秋中后期,诸侯国中的卿大夫崛起,他们在经济上掌握了大量私田和隐民,在政治上有了自己的独立行政机构和所属官吏,在军事上有了自己的军队、甲兵和徙兵。这种现象导致( ) A. 周王室的不断衰微 B. 宗法血缘进一步加强 C. 社会等级关系分化 D. 原有统治模式的固化 4. 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不少东汉的画像砖、画像石等。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住宅、楼阁、院落、粮仓、磨房、猪圈、马车和农夫等,还可以看到在住宅附近的大片稻田、山林、池塘、盐井、渠道,还有收获、舂米、酿酒、纺织等景象。这些画像砖、画像石( ) A. 是庄园生产生活的反映 B. 标志着小农经济的形成 C. 体现出薄葬习俗的变革 D. 反映了基层治理的成效 5. 学者阎步克说:“北方少数民族部族制度与华夏制度的剧烈碰撞,最终在北方地区激发出了新的变迁动力与演进契机,交替的‘胡化’和‘汉化’孕育出了强劲的官僚制化运动,它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这说明孝文帝改革( ) A. 为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基础 B. 建立了大一统国家 C. 促进了士族制度的发展完善 D. 调和了各民族矛盾 6. 如表是五代简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政权名称 存亡时间 开国国君 国君原来身份 后梁 907—923年 朱温 宣武节度使 后唐 923—936年 李存勖 河东节度使 后晋 936—947年 石敬瑭 河东节度使 后汉 947—950年 刘知远 河东节度使 后周 951—960年 郭威 邺都留守 A. 五代时期北方政权林立 B. 农民起义推动五代更替 C. 五代是藩镇割据的延续 D. 君主身份影响王朝兴衰 7. 秦汉至唐,台谏分立而设。谏官掌规谏献纳,纯为言官。御史负责监察,职在纠察官邪、肃正纲纪。谏官本隶属于门下省,而宋代则谏垣独立,并无长官。而且宋制,台官谏官同为须皇帝亲擢,不得用宰相所荐举。这种变化说明( ) A. 权力制约渐趋完善 B. 官僚队伍日益庞大 C. 监察权力独立运行 D. 君主权力得到强化 8. 下图为明代海防各防区卫所的间距示意图。辽东、山东、南直隶(南京周边)、浙江、福建、广东、北直隶(京师周边)合计为明代海防的七大防区,由此可以推断,明朝( ) A. 东南沿海倭患频繁 B. 北直隶的卫所最为密集 C. 着力保障漕运安全 D. 多措并举加强边疆管理 9. 雍正时期,清政府开始大规模的在西南地区实行“改土归流”,至乾隆时,世袭的土司制度基本被流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