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084360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二单元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课件(共21张PPT)

日期:2024-06-0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0次 大小:231141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统编,21张,课件,劳作,生产工具,古代
  • cover
(课件网)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课程标准:了解劳动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以及历史上劳动工具和主要劳作方式的变化。 同学们是否认识下面工具 一、农业工具的变化 (一)耕作工具的变化 1.石、木、骨、蚌质的耒耜等 《礼记·月令》﹝孟春之月﹞天子亲载耒耜,措之于参保介之御间。郑玄 注:“耒,耜之上曲也。” (一)耕作工具的变化 2.约距今五千年(新石器时代晚期)最早出现在西亚、北非地区,在当时是珍贵资源,青铜铸造的农具数量有限。 右图是青铜铲,铲是铲土、耕苗和松碎表土使用的工具。 3.铁制农具 公元前15—公元前14世纪,小亚细亚的赫梯人率先掌握了冶铁技术。中国在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在农业生产中逐步推广;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以灌钢法制作的农具 战国1964年,江苏六合程桥镇出土一件春秋晚期的铁块,经鉴定是白口生铁。这是到现在为止我国出土并且经过科学分析的最早生铁实物.战国中晚期,铁器在我国农业、手工业生产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出土的战国铁质生产工具大约十六种左右,其中多数是生铁和它的柔化处理件,块炼铁处于辅助地位.这表明这时我国生铁生产已经有了比较大的发展. 铁农具的历史地位 东周春秋时期,铁质工具开始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铁农具的数量远远超过木石农具,占据了主导地位。 首先是生产力的发展,炼铁工具和技术的提高,使得铁器生产的难度降低;其次是由于铁器本身比石器木器青铜器更耐用,更有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生产效率的提高,因此广受欢迎; 还有一点就是铁器比青铜器廉价,这也有助于铁器在小农经济占主导的社会中广泛推广。 促进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 的发展必然带动生产关系的变革促进社会的发展。铁农具和牛犁耕的出现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中国古代社会由奴隶制社会转为封建社会。 (二)灌溉工具的变化 灌溉工具进步简表 时 期 工 具 其他 原始社会 陶器 利用杠杆原理 东汉末年 翻车 三国时期广泛使用 龙骨水车约始于东汉,三国时发明家马钧曾予以改进。此后一直在农业上发挥巨大的作用。《后汉书·宦者传·张让》:“又使掖廷令毕岚......作翻车渴乌,施于桥西,用洒南北郊路。”李贤注:“翻车,设机车以引水;渴乌,为曲筒,以气引水上也。”《三国志·方技传·杜夔》南朝宋裴松之注引傅玄曰:“居京都,城内有地,可以为园,患无水以灌之,乃作翻车,令儿童转之,而灌水自覆,更入列出,其巧百倍于常。” 灌溉工具进步简表 时 期 工 具 其他 唐代 筒车 借助水力 据记载,这种筒车在唐代已经出现,唐陈廷章《水轮赋》:“水能利物,轮乃曲成。升降满农夫之用,低徊随匠氏之程。始崩腾以电散,俄宛转以风生。虽破浪于川湄,善行无迹;既斡流于波面,终夜有声。”宋梅尧臣《水轮咏》:“孤轮运寒水,无乃农自营。随流转自速,居高还复倾。”《宋史.太祖纪三》:“六月庚子,步至晋王邸,命作机轮,挽金水河注邸中为池。”宋李处权《土贵要予赋水轮》诗:“江南水轮不假人,智者创物真大巧。一轮十筒挹且注,循环下上无时了。 (三)驯化工具 饲养禽畜:圏厩 喂 马:马槽 捕捉动物:弓箭、网 二、手工业工具的进步: 1.纺织业 (1)约三万年前:山顶洞人、骨针(2)新石器时代后期:陶纺轮 陶纺轮,新石器时代纺织生产工具。1987年黄梅陆墩出土。直径5.5厘米,厚1.8厘米,孔径0.4厘米,夹细砂灰陶。周边竖直,两面刮去边棱,正面刻划八条直线呈辐射状排列。现藏黄梅县博物馆。 骨针是原始人的缝纫工具,用骨头制成。 1.纺织业 (3)汉代:提花机(4)元代以后:织布机成为农耕家庭不可或缺的生产工具 在王祯《农书》中有翔实的纪载。王祯把这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