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085681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单元检测(学生版+答案版)高中历史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日期:2024-05-20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9次 大小:41907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历史,单元,第六,纲要,中外,必修
  • cover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单元检测(六)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1924年国立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实验历史教科书》载:“清廷握专制之权数百年,实不愿改用宪政,将大权公诸人民,是以佯说预备立宪,暗中实厉行专制。此外一切政治也无革新的诚意,人民见清廷态度如此,知道舍去‘革命’别无救亡之策,这是‘革命’的主要原因。”据此可知(  ) A.辛亥革命的社会基础十分广泛 B.辛亥革命成为救亡的唯一途径 C.革命党人起义顺应了时势 D.清朝的专制统治空前加强 2.1905年10月,在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其中,“民权主义”指的是(  ) A.推翻清朝统治 B.建立民主共和国 C.平均分配土地 D.驱赶外来侵略者 3.(2023·南通高一期末)漫画可以通过夸张、变形、象征等手法有效地描绘特定的生活或时事。下图漫画题为《疮痍满目》,选自1911年11月9日出版的《盛京时报》(日本人创办于沈阳)。该漫画创作的背景是(  ) A.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B.北洋时期军阀割据混战 C.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形成 D.清王朝的统治土崩瓦解 4.1912年初,南京临时政府《对外宣言书》首先在官方文书中正式使用了“中华民族”这一概念。1912年3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这表明当时(  ) A.三民主义已成普遍共识 B.民族共同体意识日益清晰 C.现代民族主义的开始形成 D.民族平等理念走向成熟 5.(2023·徐州高一期末)《帝制的终结》一书中描述,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的统治,揭开了民主共和的新一页。从此,中国不再被称为“帝国”,而称为“民国”,由“帝”而“民”反映了(  ) A.国家性质及人民地位的变化 B.真正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C.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完成 D.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6.(2022·西安高一阶段练习)同盟会会员吴玉章在《辛亥革命亲历记》中称:“(农历辛亥年)在共和名义下发生的争夺权力的事件,只要夺得权力的人仍旧表示拥护共和,哪怕他有残杀革命分子的血债,也没有人去追究他。”这反映出当时(  ) A.革命组织尚未建立 B.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C.革命潜伏失败危机 D.妥协策略行之有效 7.1911年,全中国约有500家日报社,包括北京50家、上海15家、汉口6家。1914年,北京的日报社数量锐减至20家左右,上海减至5家,汉口则只剩下2家。导致这种变化的因素是(  ) A.袁世凯的独裁统治 B.南京临时政府致力于革新 C.张勋复辟帝制失败 D.民族资本主义遭遇了挫折 8.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派系纷争,很快发展为割据混战。当时军阀割据混战的实质是(  ) A.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B.帝国主义控制中国的手段 C.争夺国家权力 D.抢夺更多财物 9.一战爆发后,协约国邀请北洋政府参战。1917年8月14日,北洋政府宣布对德宣战,“以工代兵,赴欧参战”。此后,中国劳工几乎全部被投放到前线,从事挖战壕、修工事、掘埋尸体、筑路架桥等最艰苦繁重的工作。中国劳工参战(  ) A.为了迎合帝国主义的需要 B.体现了军阀政权的腐朽 C.表明中国属于协约国成员 D.目的是为了争取国际地位 10.下表为1913—1921年中国棉纺织业发展状况,作为史料,该表可以用来研究(  ) 年份 1913 1914 1918 1919 1921 纱锭(枚) 484 192 544 780 647 570 658 748 1 248 282 布机(台) 1 986 2 310 2 736 3 839 4 139 A.四川保路运动的发展 B.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C.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 D.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11.(2023·唐山高一期末)民国初期,时装人物瓷绘是粉彩瓷器的一种。在瓷绘中,女性除了传统的育儿女红,家务劳作外,还出现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