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095634

比喻与借代修辞手法课件(共25张ppt) 中考语文三轮冲刺

日期:2024-05-1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9次 大小:77693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比喻,借代,修辞,手法,课件,25张
  • cover
(课件网) 比喻与借代 比 喻 (一)什么叫比喻? 用具体的事物比抽象的事物,用大家熟知的事物比大家陌生的事物,用浅显的道理比深奥的道理。 修辞效果:或通俗易懂或生动形象。 (二)比喻的四个构成要素: A、本体:表达对象 B、喻体:用来作比的事物 C、喻词:表示“相似”的词语 D、喻解:即“相似点” (三)根据构成方式,比喻分为三类: 1、明喻 : “甲像乙” 本体(甲)、喻体(乙)、喻词都出现。 ▲常用的喻词有:像、好像、如、如同、仿佛、宛然、 宛如、 ……似的、 …… 一样、 …… 一般 ①叶子(荷叶)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②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2、暗喻 : “甲是乙” 喻词用“是、成为、成了、变成”等。 ①草原的天气是孩子的脸,说变就变。 ②慢慢地,月亮成了小船一般。 ③那排冬青越长越高,变成一堵绿色的墙。 3、借喻 : “乙代甲”(不出现本体和喻词) ①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明喻:我们之间的隔阂 像一层可悲的厚障壁) ②小猫跳上桌来,在稿子上踩出了几朵小梅花。 (明喻:小猫踩在稿纸上的脚印像小梅花一样。) ▲三类比喻中,本体、喻体之间的关系: 明喻 暗喻 借喻 ↓ ↓ ↓ 相似 → 相等 → 替代 (本体、喻体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 4、博喻 概念:博喻,就是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它不同于明喻、暗喻、借喻等等各种比喻,博喻运用得当,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运用博喻能加强语意,增添气势。博喻能将事物的特征或事物的内涵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现出来。 ①用多个喻体描绘本体的一个方面 例如:“看见空际细雨似的,朝雾似的,暮烟似的飞沫升落。”(《听潮》) 【解析】“细雨”、“朝雾”、“暮烟”三个喻体描绘海浪的形态,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是春雨,是晓雾弥漫,是暮烟霭霭,给人以沾衣欲湿、虚幻迷离的感觉 ②用多个喻体描绘本体的几种状态 例如: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春》) 【解析】用“牛毛”喻春雨的细密,用“花针”喻春雨的晶莹透亮;用“细丝”喻春雨的轻柔。三个喻体合起来,写出了春雨的多、柔、细、密的特点 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和博喻等形式。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明喻 暗喻 远处绵延的燕山褶皱带作了首都的苍翠的屏障。 借喻 夕阳把胭脂抹了一河,便匆匆地落了山。 博喻 比起北国的秋来,(南国的秋)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比喻的特殊形式。 通感:一种特殊的比喻———感觉间的互相沟通。 作者把荷花的似有似无的清香比作“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以听觉写嗅觉才能感到的事物,准确而形象地表现了荷香似有似无,忽有忽无的特点。 其一,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两种不同的事物,但又有相 似点,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其二,比喻要合乎事理。 如“广场上人山人海,人们 像蚂蚁一样挤在一起” 从情感上看感觉别扭。 其三,不是所有的“像”字句都是比喻句。 如“街上仿佛 没了人,道路好像忽然加宽了许多。”只是说 明情况,并非比喻。 运用比喻应注意三个问题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几处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①同类相比。例如:她很像她母亲。 ②表示猜测。例如: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③表示想象。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 ④表示举例。例如: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等。 是不是出现比喻词的都是比喻句? ①化平淡为生动 ②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