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096322

第三节 气候的形成及其对自然地理景观的影响 复习课件(46张)

日期:2024-06-16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3次 大小:200669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三节,气候,形成,及其,自然地理,景观
  • cover
(课件网) 第三节 气候的形成及其对自然地理景观的 影响 目标导航 课标要求 素养目标 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以及气候对自然景观形成的影响。 1.区域认知:结合某区域,认识气候的影响因 素;认识气候对自然景观形成的影响。 2.综合思维:综合分析区域气候的影响因素;运用整体性原则分析气候对自然景观形成的影响。 3.人地协调观:遵循自然规律,善待自然。 4.地理实践力:野外考察自然景观的形成;收集各地气候资料。 预习导学 导学探究 拓展探究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预习导学 一、气候形成的影响因素 1.影响因素: 、大气环流、下垫面因素和人类活动。 2.太阳辐射 表现:地球上的热量随着纬度的增高而减少。 影响:造成各地气候差异的 原因。 3.大气环流:促进了高低纬度地区之间、海陆之间的 和水分交换,调整了全球热量和水分的分布;不同的大气环流形势下,空气运动的特点不同,降水的多少和季节分配特点也不同。 太阳辐射 根本 热量 4.下垫面因素 (1)海陆差异。 ①表现:一般同纬度地区陆地上比海洋上气温的年较差 ,气温的日较差也是如此;海洋上水分的蒸发总量大于陆地上水分的蒸发总量,空气湿度及降水量一般也比陆地上大,分配也比较均匀。 ②影响:可将气候划分为 性气候和 性气候两种类型。海陆的差异还形成了大规模的 环流,以及地方性的局部环流。 (2)洋流。 暖流经过的地区比同纬度其他地区气温高,水汽含量多,形成 ;寒流经过的地区比同纬度其他地区气温低,且寒流对大气底层有冷却作用,不利于空气对流,降水 ,但易形成雾(如秘鲁沿海地区)。 大 大陆 海洋 季风 降水 偏少 (3)地形。 不同地形部位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不同,因而会表现出 上的差异。海拔高的地区比海拔低的地区气温低。在迎风坡,上升的湿润气流带来 ,而在背风坡,下沉气流形成 的天气。 (4)其他因素。 地表物质组成(岩石、土壤、水面、冰雪和植被等)不同,导致地区间热量状况出现差异。 5.人类活动:影响大气 ,改变大气成分,改变下垫面性质。 温度 降水 干燥 温度 微评价1 影响南北纬30°大陆东西两岸气候差异的因素有哪些 提示:大气环流、洋流等。 二、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 1.影响自然地理景观的形态和内在结构。 影响植物的气候要素主要有 时间、光照强度、温度、水分和大气成分等。动植物为了适应当地气候特征会逐渐形成 的外部形态和内在结构。 光照 相应 2.影响自然地理景观的差异:全球各地的气候复杂多样,不同气候区内的 状况不同,形成的景观也就不同。 3.影响自然地理景观的分布规律:自然地理景观的分布规律与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相 。 4.影响自然地理景观的变化。 水热 一致 微评价2 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区的景观有何差异 提示:热带雨林气候区形成热带雨林景观;热带沙漠气候区形成热带荒漠 景观。 导学探究 探究一 气候形成的影响因素 情境诱思 下图是北回归线东西两地的景观差异图。 [思考] (区域认知)两地景观差异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答案:大气环流。 要点归纳 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 1.太阳辐射(纬度):纬度位置决定了获得太阳能的多少,决定了一地基本的气候类型。 2.大气环流 3.下垫面: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 (1)海陆差异的影响。 气温日 较差 气温年 较差 全年降 水情况 降水季节 分配 气候类型 大 大 较少 变化大 大陆性气候 小 小 较多 比较均匀 海洋性气候 (3)地形的影响。 (4)其他因素。 4.人类活动 (1)影响大气温度。 (2)改变大气成分。 (3)改变下垫面性质。 植树造林—绿洲效应;修建大型水库—湖泊效应; 城市建设—热岛效应;人类活动使CO2增多———温室效应;人造尘埃———阳伞效应;人为释放热量—火炉效应。 方法技巧 1.造成气温差异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