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096373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课件

日期:2024-06-03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5次 大小:315265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5课,青铜器,甲骨文,课件
  • cover
(课件网)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青铜器的发展历程,知道商周时期青铜器高超的制作工艺。 2、知道甲骨文的含义、造字方法、特点、地位和影响。 3、认识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灿烂的奴隶制文明,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北京人、山顶洞人时期用的生产工具是什么? 打制石器 河姆渡人、半坡人时期用的生产工具又是什么? 磨制石器 石器时代 夏商周时期用的生产工具又是什么呢? 青铜器 青铜时代 新课导入 青铜器———由铜、锡、铅的合金铸造的器具,因颜色呈青灰色,所以叫青铜器。 什么是青铜器?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新课探究 1、出现 原始社会后期出现铜器,商朝以后青铜器数量增多 代表 距今4000多年的甘肃齐家文化遗址出土了铜镜。 新课探究 2、用途功能 祭祀 烹饪 饮酒 盛水 作战 演奏 农具、货币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左传》 祭祀 祭祀 祭祀 祭祀 祭祀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食器 礼器 种类丰富、数量众多 用于饮食、祭祀、军事等,功能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 青铜器 发展历程 一、青铜器的高超技艺 出现— 发展— 繁荣— 原始社会末期 商朝以后(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 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 商周时期(种类丰富,数量众多, 制作工艺高超) 司母戊鼎 1.33米 1.1米 重832.84千克, 当时,铸造这样一个大鼎,需要二三百人同时操作。这体现了青铜制造怎样的特点? 特点:1、生产规模大 世界上已知的最重的青铜器,被誉为“镇国之宝” 一、青铜器的高超技艺 司母戊鼎: 高:1.33米,长:1.10米,宽:0.79米,重:832.84千克 此鼎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重、最大的古代青铜器。 盥(guàn)水器 铜 镜 兵 器 农 具 观看了上述各式器具中,我们能体验到了青铜器制造的哪方面特点呢? 特点:2、种类丰富,数量众多 一、青铜器的高超技艺 蕉叶形 纹理清晰 四只大卷角羊 羊的前腿 特点: 3、工艺高超 一、青铜器的高超技艺 商 四羊方尊 商朝以后,青铜器的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礼器的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鼎”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你知道哪些与鼎有关的成语呢? 一言九鼎、人声鼎沸、三足鼎立、 大名鼎鼎、革故鼎新等 探究:青铜器的制作工艺高超表现在哪些方面? 准确的掌握了铜、锡、铅的比例来制作不同的器具。 采用“泥范铸造法”,经过多工序制成。 商代后期,青铜铸造业规模宏大、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能铸造大型器物。 1.工匠先用1000℃的烈火,把混合在陶钵中的铜、铅、锡按一定比例熔化。 2.熔化后的金属液体被倒进泥造的模型里。 3.金属冷却变成固体后,便打破模型进行加工、修整,这样,便制成了各种青铜器。 思考:商周青铜器有没有完全相同的? 古时那些独一无二的青铜鼎是什么人用什么办法制作出来的呢? 人 牛 水 日 上 下 明 射 试试看:你认识这些字吗? 利簋(guǐ)及铭文 金文 这种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称为“金文”“铭文”或“钟鼎文”。 释文译文大意是:周武王征伐商纣王。一夜之间就将商灭亡,在岁星当空的甲子日早晨,占领了朝歌。在第八天后的辛未日,武王在阑师论功行赏,赐给右史利许多铜、锡等金属,右史利用其为祖先檀公作此祭器,以纪念先祖檀公。 刻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甲骨文 二、甲骨文记事 二、甲骨文记事 名称来历 : 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发现情况: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此后在安阳殷墟、陕西、山东等地出土大量商代和西周甲骨文,至今已有16万片以上,其中商代有字的甲骨10余万片,单字有4500个左右,已经识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