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四节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课标要求 素养目标 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 1.认识典型生态脆弱区的位置、特点。(区域认知) 2.综合分析生态脆弱区生态问题的形成原因、治理措施。(综合思维) 3.合理安排人类活动,处理好人与环境的关系,实现人地协调。 (人地协调观) 4.深入某一生态脆弱区,调研其形成原因、危害、治理措施。(地理实践力) 预习导学 01 一、生态脆弱区及其特点 1.生态脆弱区:生态脆弱区一般位于两种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 地带,是生态环境变化明显的区域,也是生态保护的重要领域。 2.特点 (1)生态系统结构 性较差,抗干扰能力弱,自然恢复时间较长。 (2)对全球气候变化敏感,自然灾害频发。 过渡 稳定 (3) 波动性强。 (4)生态 性显著,环境梯度变化明显。 3.我国的生态脆弱区及其特点 (1)主要类型:东北 生态脆弱区、北方 生态脆弱区、西北荒漠绿洲交接生态脆弱区、南方红壤丘陵山地生态脆弱区、西南岩溶山地石漠化生态脆弱区、西南山地农牧交错生态脆弱区、青藏高原复合侵蚀生态脆弱区、沿海水陆交接带生态脆弱区。 时空 过渡 林草交错 农牧交错 (2)面临的主要问题有:草地退化,土地 面积大;土壤侵蚀强度大, 严重;自然灾害频发,地区贫困不断加剧;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资源环境矛盾突出;湿地退化,调蓄功能下降, 丧失等。 [思考1] 为什么生态脆弱区主要分布在过渡地带或边缘地带 提示:这些地区生态系统不稳定,土地易退化。 沙化 水土流失 生物多样性 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及其危害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1)自然原因。 ①地貌形态的不稳定性与黄土的易侵蚀性。 ②降水集中,多暴雨。 ③植被稀少。 (2)人为原因。 陡坡开垦、过度樵采、过度开矿等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加速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1)水土流失破坏耕地,造成农业减产。 (2)水土流失造成生态环境恶化。 (3)水土流失加剧沟壑发展,威胁工矿交通设施安全。 (4)水土流失产生的泥沙在江河湖库淤积,加剧洪涝灾情。 (5)水土流失影响水资源合理和有效利用。 [思考2] 水土流失加剧洪涝灾害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水土流失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大,河床淤积,蓄洪泄洪能力减弱;湖泊淤积,调蓄径流能力减弱;水库淤积,降低水库防洪能力。 三、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措施 (1)生物措施: 。 (2)工程措施:在沟谷兴修小型水库、打坝淤地,在坡面修建 等。 (3)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应注意贯彻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紧密结合的原则。 植树种草 水平梯田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成效 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黄河含沙量减少;植被覆盖率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 [思考3] 安徽省西部和南部地区由于人多地少,毁林开荒和陡坡种植现象普遍,水土流失严重。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角度看,该地区应如何因地制宜,实现增收致富 提示: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林、牧、渔等多种经营;山区应按照农作物的生态适应性,发展立体农业、生态农业。 导学探究 02 探究一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及其危害 北方那消失了的一抹黄色,就是荒凉的黄土高原。那里沟壑纵横,土地被流水切割得支离破碎,面积却要占全省版图的百分之四十五。这季节那里仍然是一望无际的荒凉———他出生在那里,闭住眼也能看见故乡一年四季的景象。 ———路遥《平凡的世界》 [思考] (1)(区域认知)黄土高原典型地貌形成与哪一种外力作用有关 提示:流水侵蚀。 (2)(综合思维)水土流失可能诱发和加剧哪些自然灾害 对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有哪些不利影响 提示:旱涝灾害、滑坡、泥石流、塌陷等。不利影响:制约当地的农业和其他各行业的发展,阻碍社会经济 ... ...